七觉是哪七觉
七觉又名七菩提分、七觉分、七等觉支,为五根五力所显发的七种觉悟。七觉分为:
一、择法菩提分,即以智慧简择法的真伪。
二、精进菩提分,即以勇猛心,力行正法。
三、喜菩提分,即心得善法,而生欢喜。
四、轻安菩提分,即除去身心粗重烦恼,而得轻快安乐。
五、念菩提分,即时刻观念正法,而令定慧均等。
六、定菩提分,即心唯一境,而不散乱。
七、舍菩提分,即舍离一切虚妄的法,而力行正法。
易白文章《七觉》原文可有多少字
《七觉》原文:
话说从前有个人,自命其名为“七觉”。
他觉得人既然与生俱来拥有感觉,就应该跟着感觉走。
有一天七觉走在路上,错觉和幻觉看到七觉同时说:你疯啦,这条路没人走,跟我们走吧!于是七觉跟着错觉和幻觉走了。
走着走着,七觉发现脚下的路越走越长,越走越累,他越走越觉得寂寞和迷茫,七觉继续走着,遇到镜子。
你是谁?七觉指着镜子问道。
你不是我?七觉摇摇头说道。
你静下心好好想想!镜子说道。于是七觉开始静下心想,静静地想……
我因嗅觉,吸进了透明的空气,从此黏上天地之气。
我因视觉,看到了世间的面貌,从此来到大千世界。
我因味觉,吃出了食物的味道,从此品尝人生百味。
我因听觉,听见了周围的声音,从此听懂别人声音。
我因触觉,触到了物体的真实,从此运用能用之物。
我因心觉,明白了自己的感受,从此经历各种情感。
我因神觉,发现了灵魂的存在,现在看清自己是谁。
天哪!我怎么被错觉和幻觉牵着“鼻子”走?七觉忽然顿悟,并把嗅觉、视觉、味觉、听觉、触觉、心觉、神觉合在一起,发现自己的心不在路上。
七觉又回到原来的路上,欲望和贪婪看见七觉齐声说:你疯啦,这条路没人走,跟我们走吧!
就当我疯了吧,我要去找我的心。
说完,七觉跟着感觉走了。
《七觉》一文,以人的“七觉”为作为关键词取题,通过精炼简短的故事叙述,充分展现出人的感性面、理性面、矛盾面,文章不仅富有故事性,且富有思想哲理。《七觉》一文由于选题独特、语句精炼、行文押韵、情节玄妙、富含哲理,多次被媒体转发并作为写作范本进行解读分析。
《七觉》可以说是一篇思哲性小说。“七觉”通过与感觉、幻觉和错觉的交涉,直到遇到镜子后觉悟。文章富有戏剧性之余,更令人深思:感觉作为人认识世界的“初衷”,是最原始的,却也是最朴素的;它朴素得一旦被别人说法影响,很容易产生错觉和幻觉;后来更会遇到欲望和贪婪。
王增弘,别名:易白,(1986年4月25日—),男,出生于中国广东汕头,是从军队退役的一个博学者。他除了是画家、诗人、作家,剧作家,同时也是词人、作曲家、歌手、哲学家、思想家、文艺评论家、设计师。许多主流媒体曾对他进行采访及报道,其艺术天赋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被广誉艺术天才。也使得他成为解放军部队唯一典型的80后艺术家。现系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成都军区分院)画家、普宁易学研究院秘书处秘书长、中国当代文艺出版社副社长,5星文学网创始人兼首任总编、中国互联网文学联盟主席、国际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人的六感分别是什么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触觉
“第六感”是潜在能力,第七感是预感,
七觉支怎么修
七觉支
(1)念觉支,(2)择法觉支,(3)精进觉支,(4)喜觉支,(5)轻安觉支,(6)定觉支,(7)舍觉支。
念觉支 就是把心投入到所缘当中,沉入到所缘当中而不动,不会忘失禅修的对象,这是念觉支。我们平常修的四念处: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择法觉支 就是我们知道我们内心被贪瞋痴控制的时候,我们去找正确的法来对付它,所以叫择法。比如说我心中起了贪,然后你就择法,择什么法?32身分,四界差别,或者十种不净,这是对付贪的。起了瞋念,你就修慈爱来对付它。痴,你就观修缘起,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你就观照它。那个缘起,它是一个做一个的缘,就表示这整个轮回是无我的。
精进觉支 就是为了达成目标付出的努力; 喜觉支 就是对于所缘要有兴趣,对修行的目标有兴趣,或者说我们喜欢禅修; 轻安觉支 就是身心的轻安、轻快、舒适; 定觉支 就是心的平静、心一境性、心的单纯、专一; 舍觉支 就是心的平等,内心处于一种中舍的状态,不会偏于任何一边,既不会过紧也不会过松,既不会过动也不会过静、不会极端、不会过度、恰到好处,这是舍觉支。
在七觉支当中, 择法觉支 是慧心所,即如实知见名色法的观智;轻安是指心与心所两者的轻安; 舍觉支 在此是指属于遍一切美心心所的中舍性心所,而不是舍受。在七觉支当中,可以分为两组: 择法、精进与喜 三个觉支是一组,对治心的软弱无力。例如禅修时感到昏睡,对禅修的所缘没有兴趣,心变得软弱无力,这时候应该培育择法觉支、精进觉支与喜觉支。
轻安、定与舍 三个觉支是另外一组,对治心的激动。例如第一次禅修光就来了,第二次禅修于是充满期待,心绪激动、定不下来,这时候便要培育轻安觉支、定觉支与舍觉支。舍掉之前的经验,心才能够平稳下来,心平稳以后,才会感觉到定、感觉轻安。若是心绪激动,又去培育择法觉支、精进觉支与喜觉支的话,反而会像不希望火烧得太猛烈,却又加进干草,导致烧得更猛。这时要加的应该是湿的草,湿的草就是轻安觉支、定觉支与舍觉支。平衡在修行上非常重要。我们要懂得自己的心境在当下是处在哪种状况,激动还是软弱?是精进还是懒散?懒散的话,要应用择法觉支、精进觉支与喜觉支,这样修行才会进步。念觉支则确保这两组平衡,不会有其中一者强过另一者。
念觉分 :专注清楚,修习四念处。
择法觉分 :以智慧明辨、拣择各种法。
精进觉分 :勇猛精勤,修习四正勤。
喜觉分 :契合于佛法而生的欢喜、法喜。
猗觉分 :身心轻安、平静。又译为除觉分、轻安觉分。
定觉分 :入定而不散乱。
舍觉分 :心平等、宁静,而能舍离。
四念处作为念觉分,能促成后续的其他觉分,有念觉分后能辨别什麽法有益、什麽法无益,也就是择法觉分;择有益的法而努力,即是精进觉分;精进修行自然产生法喜,而为喜觉分;法喜能让身心轻安,是猗觉分;轻安后容易得定,是定觉分;有了定后心平等、宁静,而能舍离,是舍觉分。
三十七道品 向灭比丘 著
七觉支,梵语 saptabodhyavgani 。又称七等觉支、七遍觉支、七菩提分、七菩提分宝、七觉分、七觉意、七觉志、七觉支法、七觉意法,略称七觉。觉,意谓菩提智慧;以七种法能助菩提智慧开展,故称觉支。七者即:
( 一 ) 念觉支 ,梵语 smrti-sajbodhyavga ,巴利语 sati-sam
bojjhavga 。又作念觉分,念觉意、念等觉支。谓修道者于证悟之过程中,明记三学、四圣谛、八正道等佛教教法而念兹在兹、忆持不忘之阶段;其时修道者之心,系以「念」为其体性。例如恒常正念正知,了知身受心法之不净、苦、无常、无我等,并将此等佛教正确之世界观,忆持不忘,即是此一证悟阶段(念觉支)之具现。如是正念而住,以慧决择、伺察、观察彼法时,则发生择法觉支。
( 二 ) 择法觉支 ,梵语 dharma-pravicaya-sajbodhyavga ,巴利语 dhamma-vicaya-sambojjhavga 。又称择法觉分、法觉意、法解觉意。指以智慧选择分别诸法之真伪,取真舍伪,而趣入菩提。修习以致圆满,以慧决择,伺察、观察彼法,则生不退之精进而引发精进觉支。
( 三 ) 精进觉支 ,梵语 virya-sajbodhyavga ,巴利语 viriya-sambo jjhavga 。又作精勤觉支、勤精进觉支、进觉意、勤觉意。谓勇猛勤策进修诸善法;亦即依佛教教义,于修善断恶、去染转净之修行过程中,不懈怠地努力上进。盖精进为修道之根本。不断发精进、得离财之喜而引发喜觉支。
( 四 ) 喜觉支 ,梵语 prītisambodhyavga ,巴利语 pītisambojjhavga 。即得正法而欢喜。又作喜等觉支、喜觉意、爱喜觉意。即心得善法,以喜为体而生之欣悦欢喜。喜觉支修习圆满,达意喜者,则得身轻安、心轻安而引发轻安觉支。
( 五 ) 轻安觉支 ,梵语 prasrabdhi-sajbodhyavga ,巴利语passaddhi-sambojjhavga 。又作猗觉支。即身心轻利安适,对所缘之境优游自适之精神作用。为「昏沉」之对称。此精神作用,主要在禅定中升起,使修习能持续进行。轻安有身轻安、心轻安二种,心堪忍之性与五识相应者,称为身轻安;与意识相应者,称为心轻安。获得身轻安者,则得乐,得乐者,则得心定而引四念处菩提分发定觉支。
( 六 ) 定觉支 ,梵语 samādhi-sajbodhyavga 。又作定等觉支、定觉意、惟定觉意。定觉支即谓「心一境性」系以定为体,令心安住而不散乱。修此法已,则定觉满足,灭除贪、忧,乃生舍心,进而修习舍觉支,待舍觉支满足,则可达于无畏之境界。如是得心定,成为善观察者引发舍觉支。
( 七 ) 舍觉支 ,梵语 upeksā-sajbodhyavga ,巴利语upekhasambojjhavga 。又作舍等觉支、护觉支、行护觉意。舍,为舍离之意;觉支,以近菩提之位,能成就如实之觉;舍觉支,即舍离所见念着之境时,能觉了而永不追忆虚伪不实之法。即心为平等性,以行舍为体,而住于寂静。
以上就是关于七觉是哪七觉,易白文章《七觉》原文可有多少字的全部内容,以及七觉是哪七觉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百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