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中什么是无为法
金刚经中无为法是有漏法,有漏法是有为法加无为法。
无漏法是有为法。
有为法不是无漏法。
真如为无为法,虽本自俱足,但智慧并不圆满,受妄动无明牵动,错认自幻之相为实,堕生灭轮转六道,故其为有漏法。
从这一层面讲,无为法并非无漏法。
而真如所幻的一切有为法,更是生灭不究竟的,更是有漏法。
所以,有为法无为法都是有漏法。
佛为无漏法,佛亦为真如所生所幻,同时种佛因成佛果,佛亦为因果的产物,佛为有为法。
所以无漏法为有为法。
金刚经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在《金刚经》中,佛陀指出“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我也谈谈我的理解,一切圣贤都是因无为法而证得正果,只有明了,无为法的实质,是无声无灭,都是佛法的本质,所有圣贤因为根性的不同而证得不同的“无为法”,证得,天地间运作的规律,这样的“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转移为转移,也是“道”
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是有为法,看见事物本质是无为法。
无为法是有为法的本质、也是对有为法的正确认识。
换句话说,对有为法的正确认识,即无为法。
那么无论显宗还是密宗的修行方法都是有为法,最终修行的人都要通过有为法而证得无为法,可见无需执着以哪种修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证得“明心见性”.
像我们这样的初学者,先学习实践有为法,然后感悟破掉有为法,不被有为法所困,就是不执着于有为法。
那么,就是无为法。
其实无为法只是相对于有为法而言,没有相对的概念,就说不清楚。
等感悟到无为法,也许会发现无为法就是有为法,两者是一体两面,觉悟后可以圆融,随缘而为,就是妙用,就无所谓有为法无为法了
我问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想通过《金刚经》”来求证,我们修行的人应该更注重选择一种适合自己“根性”的修行方法,无论显宗,密宗,都是大乘教派,无需挂碍都是可以同时修持的!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这句话出自《金刚经》。
三个要点:①贤圣;②差别;③无为法。
先来解释前两个。
“贤圣”就是“圣贤”。用这个词,是想说:他们都是正确的。
虽然都是正确的,但是彼此风格不同——所谓“差别”。
在前文《风格和错误》中,我说明了这个重要的区别,不赘述。
但是可以补一个例子。例如对待喝酒(这里的“酒”是隐喻)的态度,老子大概会说:不要喝;孔子大概会说:别过量。
两位圣人都是正确的,然而风格不同。
本文重点解释第三个要点:“无为法”。理解了这个,就理解了圣人之间的不同。
“无为”,可以理解为“自然”,或者“天然”(关于这两个词,我在前文《“天然”与“自然”——对基督徒说话》中也有解释)。
无为法,就是人的天然本性,或者说天赋秉性。
圣人,都是充分活出了天赋秉性,而成为圣人的。《中庸》所谓“尽人之性”。
每个人的天赋秉性各不相同,所以,圣人之间才有了风格差别。
《薄伽梵歌》说(此处采用徐梵澄先生译本):
3.33.贤哲亦循其本性而行。
3.35.循自法虽无功,胜行他法而与宜。遵自法虽死其犹胜兮!他法来其畏危!
18.47.自法纵无功德兮,优于循他法而有功。
这里说的“自法”,用我的语言说,就是“内出自法”;“他法”,用我的语言说,就是“外入他法”。
经的大意:每个人都应该遵循内出自法而活,不应该效仿他人。自法就算是不完美,也比遵循他法要好。
老子和孔子,他们的天性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对待饮酒的态度,不一样。
在前文《“在欲行禅”与“不见可欲”》中,我区别了两个法门。两个法门都是正确的,适合于不同的人。
孔子说:可以喝,别过量就好。这话近乎“在欲行禅”。因为他有这个能力。《论语》记载他:“唯酒无量,不及乱。”
相对来说,老子更加谨慎,不敢托大。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考虑,以及对自己的认识,他说“不要喝”。
孔子、老子、佛陀、耶稣、穆罕默德、苏格拉底……,这些圣人们彼此不同,然而只是风格的差异,所说都是正道。
学者可以选择自己觉得亲切的,皈依。但最终,还是要活出自己的天赋秉性。
就像孟子说“愿学孔子”,但是他的风格显然和孔子不一样。庄子学老子,也不一样。
以上就是关于金刚经中什么是无为法,金刚经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的全部内容,以及金刚经中什么是无为法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百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