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什么意思
预设就是在相机的设置中预先调整好。
既然是摄影爱好者,建议下载安装Adobelightroom。它是专为摄影爱好者而生的。针对各种数码相机它都有相应的预设,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最终输出的照片与拍摄者的思想相吻合。当然Photoshop也是应该安装的,因为一些特效还是要在PS中完成。
AdobePhotoshop,简称“PS”,是由AdobeSystems开发和发行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主要处理以像素所构成的数字图像。使用其众多的编修与绘图工具,可以有效地进行图片编辑工作。ps有很多功能,在图像、图形、文字、视频、出版等各方面都有涉及。
预设的教学中预设是什么
1. 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可以体现在教案中,也可以不体现在教案中;2. 预设可以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
3. 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设性的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的教学方案。 预设是必要的,凡事预遇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性、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牲,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老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一的安排,课堂上也需要按预先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
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在进入课堂之前,教师需要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估计,形成基本的教学设计(一般称为“备课”“教案”)。所谓教学设计,其实是一种教学的预设。预设是需要的,但真实的课堂教学既可能是教学预设的顺利展开,也可能是教学预设的受挫或失败。遭遇预设受挫或预设失败之后,教师应该如何调整和应变?这是我关注的问题。
一、没有反方的辩论:一份个案
《乌塔》是人教社04年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中国人在罗马遇到了独自游历欧洲的德国小姑娘乌塔,二人之间展开了一场对话。这个14岁德国小姑娘,通过自己劳动挣旅费,并用三年时间为旅行做准备,独自一人在暑假期间游历了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在对话中,作者如实描述了国内孩子不会独自旅行的情况,与小姑娘形成鲜明对比。
我的教学设计是:无论在行动上还是在理念上,文中的乌塔都与我国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因此,可以组织一场辩论,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
正方:赞成乌塔独自旅游;反方:反对乌塔独自旅游。
通读课文之后,我公布了辩论的规则。然而,当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自由分组的时候,全班同学一致站在了正方一边,反方空无一人。
我不甘心,开始引导学生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我希望有人能够理解“独立”的复杂性,不要简单地以为所有的个人冒险、个人独立都是好的。我希望有学生愿意站在反方,通过辩论,让学生明白“独立”的好处与坏处以及相关的难处。
但是,学生并不理睬我的启发与诱导。他们一致地拒绝与教师合作,没有人愿意站到反方一边。
二、“预设受挫”之后的调整
“预设受挫”之后,我不得不中断原先的教学设计。中断之后,让学生写“ 读后感 ”。
学生很快上交自己的“读后感”,我抽取部分“读后感”在学生中传阅。下面是班里一个女孩交上来的作业:
看到乌塔独自一人到国外去旅游,我很惭愧。她14岁就能利用暑假到法国�瑞士和意大利等国家旅游,我现在已经10岁了,可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大人一步。
有一次,我很想和同学到黄山旅游。但是爸爸妈妈说:“你自己去黄山多危险呀!万一迷路了或遇到坏人,那我们就没有孩子了,那可不行!”爷爷奶奶说:“如果你不见了,就没人跟我们说话了,没人给我们快乐了,那我们可不同意!”我不满地说:“你们老是不放心我,那我长大了怎么办呢?”可无论我怎么说他们就是不同意,我最终就没有去。
我多么希望能像一只小鹰在天空中飞翔,不要像一只风筝一样总是被他们拽在手里。
哎!也不能全怪他们,我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也很差。比如天冷了我不知道加衣服,天热了不知道减衣服……再看看乌塔吧,她为了这次旅行打工挣钱,而且在家里就已经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还会问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可以请求帮助。如果我也能像乌塔一样能干的话,爸爸妈妈一定会对我放心,允许我独自外出。
我想独立,我要自由。
这个女孩的想法在整个班级极具普遍性。
孩子们对鹰的渴望,对风筝的拒绝,正是对自由、独立的渴望,对管制、依赖的拒绝。
而父母用爱给孩子营造了一个温馨的港湾。这里没有一分危险,没有任何担忧。
孩子很困惑:父母的关爱错了吗,自己的渴望错了吗?如果都没有错,却为什么无法达成一致?如果有错,错在哪里?
另一个困惑是:自己没有自立能力,所以父母不放心;然而,父母越是不放心地守护,孩子就越没有机会走出去,于是就越没有自立能力……
三、教师的反思与教师的成长
课后,我写下了自己的思考。经过这次 教学反思 ,我发现自己的观点因学生的挑战而发生变化。
1. 不以爱的名义取消孩子的独立
中国家长爱孩子,这是一个事实。中国家长以爱的名义取消孩子的独立,也是一个事实。自古以来,子女成为中国家庭生活的中心。传统的中国父母,有意无意地把子女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典型的表现有两种,一种是把子女当成“宠物”,或爱或打;一种是把子女当作“赌注”,指望回报。而子女也相应地具有两种典型表现,一种是依赖任性,娇生惯养;一种是“孝”字当头,唯唯诺诺。以血缘为基石的传统宗族制对其成员不无温馨、庇护以及代代相承的整体凝聚力,但是,这一宗法温情的代价,是把人的独立、自主、尊严、个性交出去,得不偿失。
胡适用“个人主义”否定了禁锢中国数千年的宗法和虚伪的家庭主义,认为只有个人的个性充分发展,思想独立,特立独行,敢于承担责任和富于冒险精神,敢于挑战权威,提出个人的主张,才是真正强大的人。
作为家长,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渴望,给孩子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然后走开,让他自由地成长。即使跌倒,留下血痂,那是将生长出力量的象征。庇护的翅膀太过宽厚,身下的孩子只能蜷缩,不得舒展。只有解放,使孩子自由选择、自我规划、自我管理、主动成长,才是顺应孩子的天性。最终,幼小的芽会开会出它本色的花,稚嫩的孩童会长成拥有健康体魄、自由意志、独立人格的幸福的人。
2. 孩子的未来
他们索取,他们追求,他们言说。但是,他们的索取不是秘而不宣的贪求和占有,而是体现了个人真正的乐趣――拥有个人的空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具备自己认可的品质,过幸福的生活;这正是他们的追求,他们要求长途旅行,观光自己所向往的地方,拜会自己想见到的人,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读自己喜欢的书;他们敢于说出真理,除了真理他们不相信别的;他们敢于付出,而不期望得到什么回报或占有什么东西;他们敢于承担责任,他们为自己言行负责,以他人的权利为自己行使权利的界限。至于他们的追求是否如他们自己所认为的那样有价值,都无关紧要。尽管他们的目光不够长远,经验也准备不足,或者并不那么专心致志,但是,这些孩子最可爱的地方在于,他们敢于是他们自己。即使他们在生活中显得天真幼稚,但他们活得真诚。虽然他们还尚未找到能指导他们生活实践的目标,但是他们一直在寻求着成为他们自己的途径。
家长和老师所要做的只是:站在远处,守望孩子的成长。
以上就是关于预设什么意思,预设的教学中预设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预设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百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