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孙未解供耕织的解是什么
童孙未解供耕织中的解的意思是:懂,明白。出处:范成大《四时田问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答阴学种瓜。”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宋史》等误作“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学家。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 宋 ] 范成大翻译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原文: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翻译及注释
翻译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注释 耘田: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未解:不懂。供:从事,参加。傍:靠近。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简析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著。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诗词作品: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诗词作者:【 宋代 】 范成大 诗词归类: 【古诗三百首】、【小学古诗】、【农村】、【夏天】、【生活】
童孙未解供耕织的解的读音
解:了解,明白 未解:还不懂得
全句是指儿童们还不懂为了生计去劳动,但他们却依葫芦画瓢,摹仿着父、祖劳动的模样,依在桑林树荫下做种瓜的游戏。
童孙未解供耕织的解的读音
1、童孙未解供耕织的解的意思是理解,懂得。
2、童孙未解供耕织出自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白话译文: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都各司其事。小孩子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却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
童孙未解供耕织的上一句
也傍桑阴学种瓜
田 家①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②,
村庄儿女各当家③。
童孙未解供耕织④,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①范成大从五十七岁退居家乡石湖后,写有《四时田园杂兴》绝句60首,描写农村各个季节的风貌和生活劳动场景。这组田园诗对后世影响很大。诗的基本特点是,摆脱了陶渊明、王维那种隐逸闲适的情调,把田园风光和农村劳动生活结合起来,给人以真实感。这里选其中一首。②耘田:清除禾苗间的杂草。绩麻:用麻搓线,织布。③当家:承担家中事务。④未解:不懂。
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平江吴郡(今苏州市)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使金“全节而归”,朝野称道。官至四川制置史、参知政事。后退居石湖,自称石湖居士。诗歌创作充分体现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题材丰富,风格清新。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揽辔录》、《吴船录》等
【点评】这是一首农事诗,描写农家夏日忙碌的日常生活。写出农家人夜以继日,尽力合理安排各种活计,无论是儿子还是姑娘,都为家中承担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尤其是“也傍桑阴学种麻”,堪称特写镜头,稚童做游戏也学大人的样子,既有童趣,也有情趣。
以上就是关于童孙未解供耕织的解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童孙未解供耕织的解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百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