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纹螺和普通的螺有什么区别
织纹螺属于螺的一种,织纹螺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为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厣约指甲盖大小。织纹螺是一种有毒生物,每年春夏季其毒性更大。
螺,在白垩纪以前就存在的一种腹足类(gastropod)动物,特别是指有一个封闭的壳,可以完全缩入其中以得保护的腹足类动物。没有壳的腹足类一般称为蛞蝓(slug)。此外,螺还有其他的歧义词解释,如螺髻、螺黛、螺呗等。
织纹螺的种类
织纹螺的外形特征为尾部较尖、细长,约指甲盖大小。织纹螺含有河鲀毒素易导致食物中毒,从外表看来,织纹螺形似圆锥体,大小与指甲盖相仿,盘旋8层,基部收缩。织纹螺的尾部较尖,螺体细长,长度约1厘米,宽度约0.5厘米,壳面常具有1—3条紫褐色或红黄色螺带,肉体为淡黄色。炒熟的麦螺颜色层次分明,外形小巧。
1、织纹螺的外形特征为尾部较尖、细长,约指甲盖大小。织纹螺含有河鲀毒素易导致食物中毒,从外表看来,织纹螺形似圆锥体,大小与指甲盖相仿,盘旋8层,基部收缩。织纹螺的尾部较尖,螺体细长,长度约1厘米,宽度约0.5厘米,壳面常具有1—3条紫褐色或红黄色螺带,肉体为淡黄色。炒熟的麦螺颜色层次分明,外形小巧。
2、织纹螺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一般生活在近海礁石附近和泥沙底。食用织纹螺(去壳)的多是东南沿海地区,在福建莆田民间甚至还流传着吃螺过节的习俗。主要生活在近海边的泥沙地和礁石附近。每年端午前后,这种螺生长成熟。
织纹螺为什么还有人卖
1、织纹螺是一种有毒生物,其毒素主要来自摄食的有毒藻类或其他有毒物质如河豚毒素等,并在其体内富集而被毒化,每年春夏季其毒性更大。织纹螺引起中毒的主要是神经性毒素,食用后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死亡率极高。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的,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所以目前严禁食用。
2、如何区别织纹螺?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有些地方还称作割香螺、小黄螺、甲锥螺,瑞安人称乌螺,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螺体细长,长度约1厘米,宽度约0.5厘米。
织纹螺和海螺丝区别图片
织纹螺和海螺丝区别在于织纹螺不能食用,但海螺丝可以食用。以及它俩外部形状不一样。
织纹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大多在1厘米左右,和指甲盖差不多,非常的小巧,颜色多为灰黑色,这种螺丝食用后会引起神经性的麻痹症状,所以不能食用。
而海螺丝又被称为海瓜子,山东人吃的较多,长约2厘米左右,壳质较薄,外表为白色,偏黄,壳口呈卵圆形。它肉质非常鲜美,制成食物之后可用大头针挑出来,或者将尾巴别断,用嘴吸着吃。
织纹螺
织纹螺贝壳小形,纺锤型,壳表有光泽。外唇通常肥厚,内壁有一些小齿。水管沟明显。口盖角质,矩形。齿舌狭舌形,中央齿缺乏齿尖。
色彩变化多,数量极多,常用来加工艺品。壳小,呈菱形,体层梯状,质厚。壳表光滑,色泽多变。壳口白色,狭窄,外唇厚,外唇内壁有齿状刻纹。壳口小,角质。
海螺丝
山东人常吃的海瓜子,又叫海螺丝,学名钝拟蟹守螺,汇螺科的一种。贝壳呈塔形,长约2厘米左右,壳质稍薄坚实,螺层通常为8层,壳面为黄白色,壳底白色,壳口卵圆形,内面有细沟状。
多栖息于潮间带中上潮区,退潮后在潮间带泥滩或泥沙滩上爬行生活,或隐蔽在石块旁阴潮处,平均栖息密度为4/平方米,分布于黄海沿岸,为河流入海口附近的咸淡水中最常见种类。渔民多退潮后赶海采捕。
以上就是关于织纹螺的种类,织纹螺和普通的螺有什么区别的全部内容,以及织纹螺和普通的螺有什么区别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百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