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溶解能力与什么有关
物质溶解能力与物质本身复的性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温度、压强有关。
溶解指的是一种液体对于固体、液体、或气体产生物理或化学反应使其成为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
简单的说就是一种物质(溶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
如食盐或蔗糖溶解于水而成水溶液。
溶液并不一定为液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1)内因:物质本身的属性!
(2)外因:
1)溶剂---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
2)温度---大部分物质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少数与此相反!
3)气体物质---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
物质的溶解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影响物质的溶解主要因素包括:物质本身的性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和外界影响。外界影响包括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因素。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
溶解广义指超过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为一个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狭义的溶解指的是一种液体对于固体、液体、气体产生化学反应使其成为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一种物质(溶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内外因素是什么
溶解度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难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克.这些数据可以说明20℃时,食盐和氯化钾在100克水里最大的溶解量分别为36克和34克;也说明在此温度下,食盐在水中比氯化钾的溶解能力强.
气体的溶解度还和压强有关.
物质的溶解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与什么无关
影响物质的溶解能力因素:
1、主要因素:物质本身的性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2、外界影响:温度,压强(主要是对气体的溶解性有影响)。溶解能力是指溶剂在一定的温度或压力条件下溶解溶质的能力。
以上就是关于物质溶解能力与什么有关,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的全部内容,以及物质溶解能力与什么有关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百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