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射线是怎么产生的
α射线是由多种放射性物质(如镭)发射出来的,β射线是由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放出内来带负电荷的粒子,γ射线是原子衰变裂解时放出的射线之一,此种电磁波波长很短。
从α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方向,可度知它们带有正电荷。由于α粒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通过物质时极易使其中的原子电离而损失能量,所以它问能穿透物质的本领比β射线弱得多。
α,β,γ三种射线各有什么特性
α射线的本质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β射线的本质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e。γ射线的本质是:原子核能级跃迁退激时释放出的射线,是波长短于0.01埃的电磁波。
首次观测:
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被人类观测到的。美国军方发射薇拉(Vela)人造卫星用于探测“核闪光”(nukeflash)(未经授权的原子弹爆破的证据),但是薇拉没有识别出核闪光,而是发现了来自太空的强烈射线爆发。
这一发现最初在五角大楼引起了一阵惶恐:是苏联在太空中测试一种新的核武器吗?稍后这些辐射被判定为均匀地来自空中的各个方向,意味着它们事实上来自银河系之外。但如果来自银河系外,它们肯定释放着真正的天文学数量的能量,足以点亮整个可见的宇宙。
阿尔法伽马贝塔射线是怎么产生的
⒈α射线,也是α粒子,氦-4原子核;是具有α放射性的原子核衰变产生的粒子。你可以理解为由于原子核内的质子很多,库仑斥力很大,当整个原子核的平均收敛力不足以平衡这个斥力的时候,原子核就开始解体了……至于为什么会解出α粒子,是因为α粒子是一个偶偶核(即具有偶数个质子、偶数个中子的原子核。),这类原子核都很稳定。其实,根据这条,原子核能衰变发射的也不仅仅是氦原子核,有比如直接衰变出质子的,也有衰变碳-12的,氧-16的。
具体是有一个形成因子,解释起来更复杂。一般要学到原子核物理专业,大学三年级之后才对这展开讨论。
⒉β射线是β衰变中从原子核里发射出来的高能电子流,β衰变有三种形式,其中有两种分别发射正电子和电子,也就是所谓的β+和β-放射性;另外还有一种是原子核直接俘获核外电子,也就是被称为EC的俘获式衰变,这种衰变不对外发射实物粒子射线。β衰变是原子核内的弱相互作用产生的。
⒊γ射线是γ衰变是原子核处于激发态,退激发时发射出的电磁波;当然,发射电磁波不是原子核退激发的唯一途径,它可以把核激发能量直接传递给核外电子,是原子激发,即电子电离,在内层留下空穴,外层电子回填发射X射线或继续激发电离出电子……
三种射线都是原子核退激发时所产生的,只不过α和β放射的时候,原子核会发生变化,而γ衰变的时候,原子核不发生变化而已。
物理三种射线
三种射线都是告诉粒子流
α射线:氦核
β射线:电子
γ射线:γ光子(电磁波)
各种射线是怎么产生的
射线的种类及特性
1. Y射线 由放射性同位素如60Co或137Cs产生。是一种高能电磁波,波长很短(0.001-0.0001nm),穿透力强,射程远,一次可照射很多材料,而且剂量比较均匀,危险性大,必须屏蔽(几个cm的铅板或几米厚的混凝土墙)。
2. X射线 是由x光机产生的高能电磁波。波长比γ射线长,射程略近,穿透力不及γ射线。有危险,应屏蔽(几毫米铅板)。
3. β射线 由放射性同位素(如32P、35S等)衰变时放出来带负电荷的粒子。在空气中射程短,穿透力弱。在生物体内的电离作用较γ射线、x射线强。
4. 中子 不带电的粒子流。辐射源为核反应堆、加速器或中子发生器,在原子核受到外来 粒子的轰击时产生核反应,从原子核里释放出来。
中子按能量大小分为:快中子、慢中子和热中子。
中子电离密度大,常常引起大的突变。
目前辐射育种中,应用较多的是热中子和快中子。
5. 紫外光 是一种穿透力很弱的非电离辐射。
核酸吸收一定波长的紫外光能量后,呈激发态,使有机化合物加强活动能力,从而引起变异。可用来处理微生物和植物的花粉粒。
6. 激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光源。
激光也是一种电磁波。波长较长,能量较低。由于它方向性好,仅0.1。左右偏差,单位面积上亮度高,单色性好,能使生物细胞发生共振吸收,导致原子、分子能态激发或原子、分子离子化,从而引起生物体内部的变异。
各种射线,由于电离密度不同,生物效应是不同的,所引起的变异率也有差别。为了获得较高的有利突变,必须选择适当的射线,但由于射线来源、设备条件和安全等因素,目前最常用的是γ射线和x射线。
以上就是关于三种射线是怎么产生的,α,β,γ三种射线各有什么特性的全部内容,以及三种射线是怎么产生的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百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