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底肥如何施
1、小麦需肥规律:小麦每生产500公斤干物质,需要吸收10.5克纯锌、9克纯硼、13克纯锰、0.44克纯钼和4克纯铜,微量元素量虽小,但缺少了某一种,产量会大打折扣。
2、小麦营养吸收规律:返青期前需要吸收养分量占总施肥量,约1/6的氮、1/8的磷和1/10的钾。
3、小麦底肥施用比例,亩用尿素15公斤(也可用含氮17%的碳酸氢铵50公斤替代),磷酸二铵15公斤、氯化钾15公斤,亩投入约110元。亩施入氮磷钾总养分为25.5公斤。在此基础上,注意生长期及时追施尿素和叶面肥。
小麦施什么底肥好种地如何施底肥呢
作基肥施用的肥料大多是迟效性的肥料。厩肥、堆肥、家畜粪等是最常用的基肥。化学肥料的磷肥和钾肥一般也作基肥施用。化肥的氮肥,如氨水、液氨,以及碳酸氢铵、沉淀磷酸钙、钙镁磷肥、磷矿粉等化肥均适作基肥。 基肥的深度通常在耕作层,可以在犁底条施(如氨水等),或和耕土混合施(如有机肥料或磷矿粉),也可以分层施用。底肥施在垄下16-18cm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60%左右;种肥施在种下4cm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40%
种植小麦用什么底肥好
小麦底肥用什么好
要保证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一定要坚持科学施肥的原则。按照“以有机肥为主,有机无机相结合、用地养地相结合”的原则,增施有机肥,控施无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小麦高产田要:“控氮、稳磷、增钾、补微”;小麦中产田要“稳氮、增磷”,有针对性补施翠姆钾肥、微肥等。
小麦如何施底肥
增施有机肥,主要是优质农家肥、厩肥,没有肥源的要尽量购买有机肥,保证供给,尤其是地质有返碱现象的,更需要增施有机肥。中产地块每亩3~4立方,高产地块4立方以上,没有有机肥的每亩应不少于500千克优质干燥鸡粪。
其次推广秸秆还田,将玉米秸秆全部进行还田,玉米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和多种微量元素,秸秆还田具有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提高作物抗逆能力的作用。玉米秸秆要粉碎切细,长度不超过6厘米,并进行深翻掩埋。
在此基础上,产量水平为500千克以上的地块,亩施纯氮12~14千克(折合尿素25~30千克),高产麦田氮肥50%~60%底施,40%~50%于起身期至拔节期结合浇水追施;中产麦田氮肥60%~70%底施、30%~40%返青至起身期追施;施用磷肥时,要尽量条施、沟施,一般用2/3底施,1/3用于耙地时撒垄头,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小麦底肥用法用量
不同产量下小麦底肥的施用方案
1、常年单产稳定在800-1000斤中高产麦田
一般亩施农家肥3000公斤左右、纯氮26-30斤、五氧化二磷12-16斤、氧化钾8-12斤。应做到底、追并重,要把总氮量50%作底肥,以协调好保穗数与促穗粒重之间的关系。
2、常年单产低于800斤的中低产田
一般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亩施纯氮24-18斤、五氧化二磷8-14斤、氧化钾6-10斤。应重施底肥,要把总氮量60%-70%作底肥,以达到增加冬前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保证亩穗数的效果。
3、常年亩产在1000-1200斤及以上的超高产麦田
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磷的含量远远高出一般产量水平的地块,亩施农家肥4000-5000公斤、纯氮32-36斤、五氧化二磷14-18斤、氧化钾16-20斤,缺锌地块亩施硫酸锌1-2公斤。要采用肥水后移技术,把全部的有机肥,全部磷肥、锌肥,50%的钾肥以及30%-50%的氮肥施作基肥,剩下的50%钾肥和50%-70%氮肥作追肥,并在小麦拔节以后使用。
4、超高产麦田氮肥基、追肥比例的应根据产量高低确定
产量越高,基肥比例越小,追肥比例应越高;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后移至拔节期至旗叶露尖时。其中,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追氮时期移至拔节期;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移至拔节中期,土壤肥力特别高,群体适宜时,可将追氮时期后移至旗叶露尖时。
5、晚茬麦应在加大播种量的同时,加大基肥施用量
基肥要多施农家肥、有机肥,一般每亩施农家肥4000公斤左右,或商品有机肥150-200公斤。亩施纯氮24-28斤、五氧化二磷12-16斤、氧化钾8-12斤,其中,氮肥的50%-60%作基肥,于耕地前与有机肥、磷肥、钾肥一起撒施,通过耕、耙将肥料与土壤混匀。余下的40%-50%氮肥用作追肥,于来年春天小麦拔节期追施。以达到增加冬前分蘖数、保大穗和增加穗粒重的目的。
注意:科学施肥是保证小麦高产的决定因素,而底肥又是小麦施肥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要想小麦高产,掌握施底肥用量和方法很重要。
以上就是关于小麦底肥如何施,小麦施什么底肥好种地如何施底肥呢的全部内容,以及小麦底肥如何施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百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