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么生产冰块
古代的冰块大多是在冬季的时候采集起来,放到地窖里保存起来的,只要做好隔热措施,冰块保存好几个月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到了酷暑想要享受冰凉的感觉时,就可以去地窖挖取一些冰块用来降温。
最早冰制冷饮起源于中国,那时帝王们为了消暑,让奴隶们在冬天把冰取来,贮存在地窖里,到了夏天再拿出来享用。大约到了唐朝末期,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大量硝石,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使水降温到结冰,从此人们可以在夏天制冰了。
古代怎么制冰
古代制冰的方法包括窖冰法和硝石制冰法两种。
1、窖冰法
在天寒地冻的三九天里,古人在河面上用冰镩把冰切成一块一块的,每一块都能承受人的重量,但是这时候并不把冰拿出来,而是让它继续冻,因为切成块的冰会上浮,受冷后下面会再冻,于是加厚的就比较多,有的甚至能厚达一米,厚度差不多后,人们会把冰块运到事先挖好的地窖里。
2、硝石制冰法
据说在唐宋时期,人们甚至发现了把硝石放到水里会使水结冰的现象,这样古人甚至都可以造冰了。据说是在一个大盆里倒一些水,再放入一个小盆,小盆里也倒一盆水,然后在大盆里倒入硝石,小盆里的水就会结成冰。
冰的物理性质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结冰的温度为0°C,此时水的密度为999.87kg/m3(纯水在4°C时密度最大,为1000kg/m3),冰的密度为917kg/m3。在常压环境下,冰的熔点为0℃。0℃水冻结成冰时,体积会增大约1/11(水体积最小时为4℃)。
冰的各种物理参数都随压力和温度变化而变化。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冰在0°C时的融化潜热等同于水的冻结潜热,约为333.5kJ/kg(约80cal/g),升华潜热约为2837kJ/kg(约678 cal/g),比热容约为2.097kJ/(kg·K),导热率约为2.1W/(m·K)。随温度降低,比热容有降低趋势,而导热率则会增大。
冰是水在自然界中的固体形态,在常压环境下,温度高于零摄氏度时,冰就会开始熔化,变为液态水。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冰开始熔化的时候,是以结晶内的一个水分子开始脱离结晶为契机,相关机制有助于弄清含水的蛋白质出现结构变化的机制。
以上内容参考:
古代怎么制作冰块
硝石制冰法。
硝石制冰法,最早见于唐代。前文讲过,唐代人口剧增,存冰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夏日需要,因此,就需要一种新的方式来增加冰块的数量。
而当时的人们在开采火药的过程中,无意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迅速且大量吸收水中的热量,还能让水结成冰,因此,就有了硝石制冰法。
古代是怎么制冰的
大约在唐朝末期,工匠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了大量硝石。偶尔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能使周围的水降温直至结冰。于是一些能工巧匠便开始利用硝石制冰。工匠们将水放入罐内,取一个更大的容器,在容器内放水,然后将罐子放在容器内,并不断地在容器中加入硝石,结果罐内的水结成了冰。
硝石是一种白色味苦的晶体,颜色如霜。硝石的化学名称叫硝酸钙,它溶解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以致结成冰。硝石溶入水后,可以用降温结晶法或蒸发结晶法将硝石再提出来重复使用。有了这种技术,就大大促进了古代制冷市场的繁荣。更早期时我国的古人用于消暑,多来自于在冬天时就开始储藏的冰块,储藏冰块的”神器“就是今所说的冰窖。
古代没有冰箱和调节温度的设备叫什么
1、古人靠谱的“制冰方式”:冬季制冰这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制冰方式”,用一个广告语套入,十分精确:我们不生产冰,我们只是自然界冰块的搬运工!这类方式操作起来,确实没有那么难,简单来说,便是八个字:冬季储存,夏季应用!
储存方式有两种:
第一,就近储存。冬天的时候,在北方的小河、小湖、水库等地方的周边,创建一个个的地窖。这地窖,要够深,够大,要阴凉低温,但不能渗漏,如此,就可以当储存的地方了。创建好一个个的冰窖,将冰块切成规则的形状,例如长格子、格子,依照一个个垛子码起来。等候夏天的时候,拿出来卖给附近的富人!
第二,在宫廷、国都、大城市里,创建储存的地方。这类方式更普遍了,由于夏季运输,热损耗是比较大的。因此,在宫廷、国都、大城市里创建专门的冰窖,在冬天就把冰块储存起来,那样,成本低,沿路的热损耗基本没有。并且,使用的时候,便捷拿取,效率较高。总之,古时候,最主要的“制冰方式”便是运送和储存。
2、古代“新科技”制冰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没有冷冻装备,他们照样能“制造”冰,在夏季提供给一些所谓的当时权贵。自然,当时的老百姓确实无福消受,关键是没钱享有。提到传统古人制冰,关键方式有两种。
(1)基本公认的“化学制冰”
你没有看错,便是化学制冰,不过,那时不叫化学制冰罢了。这不得不提及一种物件,叫“硝石”,主要成分便是硝酸钾,这玩意最大的特点就是遇水以后,便会大量吸收热量,造成附近温度减少。在发现硝石的作用后,制冰开始了。具体步骤是这样的:先找一个大盆,里边倒进水,随后,找个小盆,里面放一些水。将小盆放进大盆里。请注意一个要点,小盆里的水面,最好小于大盆中的水面。随后,将适量的硝石慢慢倒进大盆里。硝石碰到水以后,开始迅速起反应,并吸收热量。一段时间后,小盆里的水,逐渐变成冰。
这种方法,在宋代的时候,一度很流行,根据此方法制造冰后,又制造出了冷冰冰的饮品。这说明宋朝人很会享有,尽管打仗一般般,但论享受人生,没几个朝代能和宋代比。在宋朝杨万里的诗中写道:帝城六月日卓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路人未吃心眼开不过,这类硝石制冰的方法也有两个大缺点,一是,常用硝石数量不菲,普及并不容易;二是,制作的冰品质一般,做饮品能够,可是制作成大冰块,非常不容易,所以不是皇亲贵族压根消费不起。这便是对冰块不足时的一个小补充罢了。
(2)争议很大的“开水制冰”
看到这里,很多人就觉得很扯,开水怎么可以制冰?可是,在古代书籍《淮南子毕术》中,就说了开水制冰的方法:把一个瓮,装些水,然后开始加温,等烧开差不多了,瓮中的水越来越少时,里边弥漫着水蒸汽。迅速撤火后,将瓮口开展密封,密封材料主要是厚实的面料。封住口后,沉到深井,三天以后,把瓮提上来,冰就产生了。看上去,十分的神奇。好多年,大多数人都没有怀疑过。到了当代,物理领域的教授李志超等人觉得,那是焦耳汤姆孙效用产生了功效。简单说,便是气体在通过多孔物质时,会产生没法逆转的绝热膨胀,温度便会有剧烈的转变。而另一教授洪震寰先生觉得,“开水造冰”有点言过其实,觉得只能获得温度下降的结果,没法真正地制造冰出去。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怎么制冰,古代怎么生产冰块的全部内容,以及古代怎么生产冰块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百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