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
是恢复周礼,主张恢复到周的礼仪制度。
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
孔子的克己复礼的礼是什么意思
“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原文如下: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第一章)(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行符合礼,就是仁。有一天能够做到克己复礼,天下就都归向仁了。实行仁靠由自己做去,难道能靠别人吗?(这里有问号)”颜渊说:“请问这样做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不看,不合礼的不听,不合礼的不说,不合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迟钝,请让我照你的话去做。”)颜渊就是颜回,是孔子最器重、经常夸奖的学生,他问如何实行仁。孔子向他说:“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使之符合礼。“克己复礼,仁也”,是春秋时代已经流行的话,不是孔子的发明创造,而是引用已经流行的成语(见《左传》昭公十二年)。不过,孔子对礼和仁的解释,都有新的内容。孔子说:有一天人人都能克己复礼,天下就都归于仁了。接着他又强调:实行仁,全靠由自己做起,“克己”就是依靠人的自觉,不符合礼的事不看,不符合礼的话不听,不符合礼的言论不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做。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这“四勿”,实际就是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完全符合礼的规范。
孔子的这段话非常明白:“仁”是应该受“礼”的制约,或者换句话说,应该按照“礼”的规范来实行“仁”。《论语》里有下面两段谈话记录: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这里有问号)(《八佾》第三章)(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仁,只注意礼节仪式有什么用呢?(这里有问号))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财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卫灵公》第三十三章)(孔子说:因聪明才智而得到职位,不能用仁德来保持;虽然得到,一定会失去。用聪明才智得到职位,能用仁德来保持;不能严肃认真面对工作,百姓不会尊敬服从。用聪明才智得到职位,能用仁德来保持,能严肃认真面对工作,活动却不合于礼,也是不够好的。)前一章说,人而不仁,只注重礼仪的形式,是没有用的;后一章说,一切活动如果不合于礼,即使你有智慧有能力,郑重地工作;也有仁爱之心,但办事却不合于礼,仍然是“不善”的。不善,即不够好。
礼,是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范畴。人类社会的群体生活,需要共同遵守的各种规则、制度和通行的道德行为规范,不然的话,同一集体的人们,便不能分工协作、团结生产、共同御敌,便不能生存。一个氏族、一个部落联盟、一个国家,都必然要有一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礼节仪式,在周代,这些统称为“礼”,又称“礼法”。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礼和法。孔子尊奉的是西周建国初期周公姬旦领导制定的一整套礼制,即周礼。周礼是封建宗法制社会的上层建筑,其突出的重点是确定社会贵贱尊卑的等级制度及其行为规范,以此来维护宗法制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就是要求按照周礼的规范去实行仁,“仁者爱人”,则要根据亲疏、贵贱、尊卑而有所区别。对血缘亲密的人和对血缘疏远或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关爱的感情是有差等的,即有先后、厚薄之分,也有态度和方式方法的不同。对社会地位尊贵的人和对社会地位低卑的人,关爱也是有差别的,态度和方式方法也不同。如果用爱亲之心的方式方法爱无亲属关系的人、用敬爱君主和上级之态度的方式方法去敬爱普通人和服役者,是行不通的。“泛爱众”,必然要有等差,如何掌握这个“等差”,孔子的解决办法就是依据周礼去做。周礼体现了社会不平等的等级制度,孔子以“博爱”思想为基础的仁学,也含有这种不平等的成分。孔子赞许“博施于民而济众”,即为人民谋福利,他又说:“养民也惠”(《公冶长》第十六章),“惠则足以使人”(《阳货》第六章),意思是由君子、仁者给劳动者以福利(施惠),使劳动者安于其身份而听从使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这就颠倒了养和被养的关系。
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把“仁”限定在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及其道德规范之内,所以孔子的“仁者爱人”以不平等为基础。我们说孔子的仁学包含着人道的成分,却不是以博爱、平等为原则的近代人道主义,近代人道主义的特点是打破封建等级制度,承认“人人生而平等”,这是与孔子“泛爱众”思想的最大不同。孔子的仁学思想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历史时期的产物,这是孔子思想学说的历史局限。三十年前的反孔派抓住孔子“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大骂孔子的“复礼”就是复辟周礼,即复辟西周的国家体制和统治制度,因此是奴隶制度的复辟派,这完全是曲解和无知。
“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教导学生约束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道德规范,遵守各种典章制度和法规,努力地实行仁德。
19世纪末西方的虚无主义曾经宣称:一切现行的道德、法规、制度,都是对人性的束缚,提倡完全不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虚无主义在政治上发展为无政府主义,主张刺杀政治要人,炸毁政府机构,取消一切政治法规,实现没有政府的社会。这股思潮20世纪初传入中国,那时年轻的巴金先生曾经一度信仰它,但很快就不信了。
孔子向学生说的“克己复礼”和“四勿”,是要求学生做遵守礼制的模范。人是不是应该遵守社会公德和制度法规呢?(这里有问号)当然,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共同的道德规范,没有必须遵守的典章制度和法规,那么,这个社会就一天也不可能存在!
以上就是关于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孔子的克己复礼的礼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内容,以及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百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