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对应的五官是什么
五脏六腑对应的五官分别是:耳朵对应五脏中的肾、六腑中的膀胱,眼睛对应五脏中的肝、六腑中的胆,鼻子对应五脏中的肺、六腑中的大肠、嘴唇对应五脏中的脾、六腑中的胃,舌头对应五脏中的心、六腑中的小肠。
而六腑中仅剩的三焦则是最大的一个腑,应对于人的肌肉与皮肤。
五脏六腑七窍指的是什么
所谓的「五官」,指的就是「耳、眉、眼、鼻、口」等五种人体器官。而且在相学上,分别被赋予一种名词如下:
(1)耳:名为「采听官」。
(2)眉:名为「保寿官」。
(3)眼:名为「监察官」。
(4)鼻:名为「审辨官」。
(5)口:名为「出纳官」。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大类。
五脏指心、肺、脾、肝、肾,其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其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奇恒之腑,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它们在形态方面与六腑相近,但在生理功能方面主藏蓄精气,又与五脏雷同,故另立一类,称之为奇恒之腑,所谓"奇恒",即是异乎于五脏六腑之意。
七窍
眼(2窍)
耳(2窍)
鼻(2窍)
口(1窍)
何谓七情?《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中医理论稍有变化,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那么,什么是六欲呢?《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西?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五脏好不好,看五官就知道!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提出:人体五脏在头面部都有相对应的孔窍, 即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
五脏对应五窍
这表明, 人体五官的异常变化直接反映了五脏的健康状况, 也就是说临床上可以根据五官的一些异常变化推测五脏隐藏的病变。 具体内容如下:
1.心开窍于舌
心开窍于舌
心主血脉, 通过观察舌头我们就能够反映出心的健康状态。
如果心阳不足, 舌头表现为胖嫩紫暗;如果心阴不足, 那么舌头会呈红绛色;心血虚, 舌头暗淡, 心火上炎, 则舌红烂、生疮、疼痛;心血淤阻, 则舌紫暗或有淤斑。
2.脾开窍于口
脾开窍于口
中医认为, 口唇对应的是脾, 所以口唇周边出现问题要找脾胃原因。 一般来说,
脾胃很好的人, 其嘴唇红润、干湿适度。 而脾胃有问题的人, 会出现嘴唇发乌, 可能是脾胃虚寒;嘴唇颜色过红, 可能是脾胃有火;嘴唇苍白, 可能是脾胃虚弱导致的气血不足......
3.肺开窍于鼻
肺开窍于鼻
鼻为肺窍, 又是外邪侵犯肺脏的道路。 若外邪由口鼻而入,
临床常见外邪袭肺, 肺气不宣导致鼻塞流涕、嗅觉不灵等症状。 肺热壅盛则常见喘促、鼻翼煽动。 可见肺与鼻窍是息息相关的, 肺脏疾病可以从鼻反映出来, 而治疗鼻的病变时往往从肺入手。
4.肝开窍于目
肝开窍于目
肝的经脉从脚开始, 沿下肢内侧上行到腹部,
再由内在的脉络进一步和眼睛联系起来。 深藏于身体内部的肝脏通过经络通道, 将养分源源不断地输送给眼睛, 这样, 我们的眼睛才会顾盼生辉、灵活有神。 也就是说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 只有肝的精血循着肝经上注于目, 才能使眼睛发挥视觉功能, 中医所谓「目受血而能视」就是这个道理。
5.肾开窍于耳
肾开窍于耳
从氨基糖甙类药物的副作用可以佐证「肾开窍于耳」:如庆大霉素的副作用表现为肾毒性和耳毒性。
人体的听觉器官, 其功能依赖肾精的充养, 所以耳从属于肾。
中医藏象学说, 也就是根据人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的异常变化推测人体五脏六腑的病理变化, 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以上就是关于五脏六腑七窍指的是什么,五脏六腑对应的五官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五脏六腑对应的五官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百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