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是指哪四种
中医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是中医上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
四诊是在感官所及的范围,直接有效的获取信息,以达到对疾病的一个初步诊断,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
望诊,是指医生通过自己的视觉对人体的全身或局部,排出物,分泌物进行有目的观察,以了解一个大概的情况。
所谓四诊法是指什么
中医四诊法是指望、闻、问、切。
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病情。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例如,可以通过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可以通过闻口腔中异常的味道来判断身体状况。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获知病情,问诊的内容主要有问寒热、汗、睡眠,二便.以及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是医者运用指端之触觉,在病者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中医四诊是指哪四样
中医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也就是:望气色,问气味,问情况和切脉。中医四诊是指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中医四诊分别是什么
1、中医四诊是指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四诊法”,即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在普遍使用,它也是当下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2、中医(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一般是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为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更多关于中医四诊分别指什么,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0365411616057926.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什么是中医四诊?
中医四诊:望 闻问 切
简介:
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四诊法",即: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解释:
?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四诊法”,即: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类别:
所谓“望诊”,就是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神”是精神、神气状态;“色”是五脏气血的外在荣枯色泽的表现;“形”是形体丰实虚弱的征象;“态”是动态的'灵活呆滞的表现。这就是对病人面目、口、鼻、齿、舌和苔、四肢、皮肤进行观察,以了解病人的“神”。扁鹊很重视也很善于望诊,把它列为四诊之首。
中医四诊:
所谓“闻诊”,是指听病人说话的声音、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的声动,还要以鼻闻病人的体味、口臭、痰涕、大小便发出的气味。
所谓"问诊"就是问病人起病和转变的情形,寒热、汗、头身感、大小便、饮食、胸腹、耳、口等各种状况。
扁鹊在总结前人诊法的基础上,又发明创造了“切诊法”。《史记》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司马迁为名医立传,扁鹊居首,可见司马迁对扁鹊的尊敬和对切诊法的重视。
所谓“切诊”,就是脉诊和触诊。脉诊就是切脉,掌握脉象。触诊,就是以手触按病人的体表病颁部分,察看病人的体温、硬软、拒按或喜按等,以助诊断。
详解:
一、医生必须具备的条件:
1、手指灵活,屈伸自如
2、粗细均匀,间距适当。
3、纹理细腻,触觉灵敏。
二、诊脉程序
(一)时间选择
1、平旦
2、空腹
3、休息五分钟
(二)患者伸手
伸手放脉枕上,与心脏处同一水平线上。
(三)定寸关尺
1、中指定关 桡骨茎突为关。
2、食指为寸
3、无名指为尺
4、拇指察反关脉
5、寸上为鱼际
(四)浮中沉
1、浮——皮肤
2、中——肌肉
3、沉——筋膜
(五)举按寻
1、举——皮毛
2、按——骨
3、寻——移动
(六)用心体察
1、浮沉——表里
2、迟数——寒热
3、短长——阴阳
4、大小——虚实
5、滑涩——气血
6、力量——胃气
7、节律——神
8、寸上——头
9、尺下——根
三、脉诊原理
(一)肺朝百脉
脉会太渊,独取寸口。
候胃气——柔和有力
候神气——有节律
(二)全像学说——全息律
1、左
寸——心
关——肝
尺——肾
寸上——头
尺下——性
2、右
寸——肺
关——脾
尺——命门
寸上——颈项
尺下——下肢
四、脉象与所主病症:类比推导
1、浮 2、沉 3、数 4、迟 5、缓
6、洪 7、细 8、滑 9、涩 10、 短
11、 长 12、 弦 13、 紧 14、 结 15、 代
16、 散 17、 叉 18、 伏 19、 动 20、 芤
21、 疾 22、 脱
以上就是关于中医四诊是指哪四种,所谓四诊法是指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中医四诊是指哪四种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百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