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在外地能起诉外地人吗?
起诉需要到被告所在地法院,通常是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居住一年以上)法院。
一般是被告所在地,但还需看是什么事,如果是合同,也有可能是合同履行地,如果是侵权,有可能是侵权行为地。当然,具体情况和最终处理方式,还需要根据案件详情和证据情况等来确定。
【法律依据】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条规定: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三)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
(四)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异地起诉需要去被告的地址法院
对外地人进行起诉不是在当地法院进行,应当在被告人,即外地人的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进行起诉,但是如果是外地人的经常居住地在当地的,也可以在当地的人民法院进行起诉,如果是因为合同订立而产生纠纷的,就应当以合同中规定的履行地作为起诉地,只有在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起诉,法院才会受理案件。
一、对外地人进行起诉是在当地法院吗?
不是,应当在外地人的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起诉。
起诉外地人能不能在当地法院起诉依据实际情况而定,要看是怎样的纠纷,如果是合同纠纷要在合同履行地法院起诉,如果是侵权行为要在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第二十三条 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怎样确定管辖法院?
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第23条),民间借贷纠纷作为合同纠纷也适用该规定。
(一)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二)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条规定,法人的住所地是指法人的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三、对管辖权有异议怎么处理?
当事人就地域管辖权提出异议。经审查,异议成立的,受诉法院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处理;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5日内向上一级法院提出上诉。当事人未提出上诉或者上诉被驳回的,受诉法院应通知双方当事人参加诉讼。当事人对管辖权问题申诉的,不影响受诉法院对该案件的审理。
当事人就级别管辖权提出异议。级别管辖是上下级法院之间就一审案件审理方面的分工。受诉法院审查后认为确无管辖权的,应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告知双方当事人,但不作裁定。受诉法院拒不移送,当事人向上级法院反映并就此提出异议的,如情况属实确有必要移送的,上级法院应当通知受诉法院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对受诉法院拒不移送且作出实体判决的,上级法院应当以程序违法为由撤销受诉法院的判决,并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
行为人在起诉时,要确定好提起诉讼的法院,如果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对于其所诉的案件没有管辖权,或者是依法不得受理的,那么人民法院就会通知起诉人,但是如果是法院在受理之后才发现对于案件没有管辖权的,就可以对案件进行移送,或者是报请上级人民法院进行指定管辖。
以上就是关于外地人在外地能起诉外地人,异地起诉需要去被告的地址法院的全部内容,以及外地人在外地能起诉外地人吗?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百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