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什么意思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指两国交战之期不得杀害一方派来送信的使者。主要是继承战争文化。战争文化从西周时期就开始成型了,那时候对发动战争有着很多的讲究,必须要站得住道义。
古时候讲究的是英雄气概,杀掉来使会显得未战先怯,在战场上没有了勇猛的气概,这仗就不用打了。来使也是手无寸铁。使者的作用就是送信,是没有攻击性的,此时的使者与老弱妇孺也差不多。而杀掉一个手无寸铁的使者,这会让人们所不齿。用作疑兵之计。使者的作用也有刺探军情的意味,战场之上斗智斗勇,经常会将计就计放出一些真真假假的消息让使者上当,最著名的大概就是赤壁之战时的“蒋干盗书”。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什么意思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源于周礼,春秋时期虽然各诸侯国之间常发生战争,但顾念周天子和礼法有很多的战争礼节,不光不能斩杀来往的使节,还要列队欢迎好酒好肉相待,开战的时候双方都是你来我往彬彬有礼。
为什么两国交战不杀使臣
主要的原因是为了避免战争,最起码不是不死不休的战争,而斩了来使就说明双方到达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两方必须有一方是死的才能结束战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战争都有这样的魄力,还有很多战争就是小打小闹扰乱边境什么的,所以才会有规矩不斩来使。
一、战争信息的传递者其实不斩来使最早可以谈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发动战争是需要想理由的,例如某国君主以前在敌国受辱了,又或者是国王嫁出去的公主在别国受委屈了,不管理由到底是不是真的,都得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才行,这叫做师出有名,如果没有理由就发动战争的一方是会被人唾弃的,而传递这个信息的人就是使臣,如果使臣只传递这一个消息的话,会死的概论很大,毕竟是专门过去挑衅的。
二、斩了来使,就是破坏了规矩但是使臣还有另外的一个作用,他们会传递双方战斗的意愿到底有多么强烈,如果一方并没有意思打仗的话,那么使臣就该和别国谈谈补偿什么的了,可以说如果弱国不想挨打的话,只能通过来使这一个人沟通。当然如果真的开打的话,来使需要向双方传递信息,在哪打?什么时候开打?没错那时的战争就是这么守规矩,而来使是规矩的维护者,斩了来使就是破坏了规矩,就是被人唾弃的一方。
三、可能会死的来使不过不斩来使并不是绝对的,如果双方有仇的话,来使就成为了一个高危职业,尤其是异族之间的战争来使就是去送死的,甚至死了之后还会有提高军队士气的作用,不过这种战争的结局不是一方被灭国就是被灭族,所以剩下的人看到这种结局更不会轻易去斩来使了。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什么意思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就是因为使者的身份非常特殊,他们是和平的象征。而且使者对双方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因为他们是两国沟通的桥梁。另外主动斩杀使者的那一方就成了挑起硝烟战火的主动方,最后只会不得民心。因为各方面原因导致这条不成文规定一直被后人所用。
首先,使者的身份都是非常特殊的,他们是和平的象征。君王能够派使者前往,使者肯定是具有代表性的,而且是深思熟虑之后的,也表明了他们的诚意。对国家来说,他们只希望百姓安居乐业,如果不得民心,国将不国。所以国家对使者都是非常重视的,他们希望通过使者让两国讲和,最终平息战乱。
另外,使者对双方都是有益处的,作为两国沟通的桥梁,作战优势的国家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降低军力损耗,扩张领土。另一方国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延长执政时间,避免让百姓受难,何乐而不为呢?
假如使者被斩杀了,就表明了对方的强硬态度,不愿意用和平方式解决,要用暴力和武力去解决,这样就等于主动挑起了战火。而挑起战火的国家也会受到民众的嗤之以鼻,因为民众只想安稳度日,不想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因此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斩杀使者对国家都是不利的。
正因为上面几点原因,这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慢慢沿袭了下来,就算两国交战,但是派去交流讲和的使者也不能够随意斩杀,因为这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态度。历史上也出现过斩杀使者的情况,最终这个国家被其他几国围剿,结局是非常惨的。惨痛的教训给世世代代的国家敲响了警钟,所以他们不会轻易斩杀使者。
以上就是关于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内容,以及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百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