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包穴的位置和功效
1、阴包穴的位置:在大腿内侧,当股骨内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布有股前皮神经及闭孔神经前支,深层外侧有股动、静脉,旋股内侧动脉浅支。
2、功效:缓解月经不调,盆腔炎,遗尿,小便不利、腰腿痛、骶髂关节炎、腰肌劳损、腹股沟淋巴结炎等病症。调经止痛,利尿通淋。
值得收藏的白酒有哪些
小儿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疾病,大多集中在人的婴幼儿时期,多见为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分为腹股沟疝气和脐疝两种,表现症状为小儿的肚脐或者是生殖器部位出现比较大的凸起,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大包。
现在对于疝气的了解一般归咎于腹腔内压力过大,从而导致身体的某些部位出现了异常。
容易患上疝气的幼儿一般比较爱哭闹、情绪不稳、饮食困难、在脸上还常常表现为三青:鼻梁、眼角、太阳穴明显发青涩,有些甚至延伸到嘴唇部位,此时如果观察内踝和外踝,如果也有青筋、青脉,就要及时引起重视和提前干预。
疝气就好像一个破损的轮胎会在比较薄的部位出现凸起的包一样,由于腹腔压力过大引起。
治疗小儿疝气一般为保守治疗和开刀手术,开刀手术孩子比较遭罪,但其实疝气的起因是三焦不通,肝郁气滞,才导致了腹腔压力过大。
它和痔疮的发病机理比较类似。
所以如果在早期能及时发现,完全可以尝试保守治疗,也不至于发展到特别严重的地步。
比如说可以采用 穴位按摩法 。
我们首先找到阴包这个穴位,它位于大腿内侧股骨内上踝上四寸,然后轻揉阴包穴。
患有疝气的小儿一般会感觉比较疼痛,需要家长耐心安慰, 阴包 穴 是足厥肝经循行路线经过的地方, 针对此穴位按摩可以有效缓解肝郁不通,释放体内压力。
在找穴时可以根据幼儿的反应推断穴位,疼痛较为明显便是。
一次按摩十分钟即可,即使经过手术治疗的儿童也可经常推按此穴防止复发,平常亦可通过对此穴的按摩来对幼儿进行保健,疏解肝郁。
一旦揉开,淤滞化解,小儿疝气便会明显好转。
身体哪边有疝气,便选择着重推按哪条腿的阴包穴即可。
中医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座宝库,至今为止还在造福着华夏儿女,在 健康 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值得我们后人发扬和传颂。
阴地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阴包穴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阴胞穴的定位 9 阴胞穴的取法 10 阴胞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阴胞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阴胞穴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阴胞穴的配伍 15 文献摘要 16 阴胞穴研究进展 16.1 治疗癔症 1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阴胞 1 拼音 yīn bāo
2 英文参考
Yīnbāo LR9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阴胞为经穴别名,即阴包[1]。《针灸资生经》:“阴包:明堂作阴胞。”
穴位 阴包 汉语拼音 Yinbao 罗马拼音 Yinpao 美国英译名 Envelope of Yin 各
国
代
号 中国 LR9 日本 9 法
国 莫兰特氏 F9 富耶氏 德国 LE9 英国 liv9 美国 Li9
阴包为经穴名(Yīnbāo LR9)[2]。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厥阴肝经[3][2]。阴为阳之对,内属阴,包通“胞”,在此指膀胱和子宫,此穴在大腿内侧,主治膀胱和子宫疾患,故名阴包[2]。阴包穴主治肝肾、少腹、前阴等疾患:如小便不利,少腹疼痛,遗尿,癃闭,月经不调,两股生疮,腹痛,小便不利,腰骶痛引小腹,现代又用阴包穴治疗痛经,尿失禁,腰骶神经痛,遗溺,尿闭,盆腔炎,腰腿痛,骶髂关节炎,腰肌劳损,腹股沟淋巴结炎等。
4 阴包穴的别名
阴胞(《针灸大全》)。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阴包,在膝上四寸股内廉两筋间。
6 穴名解
阴为阳之对,内属阴,包通“胞”,在此指膀胱和子宫,此穴在大腿内侧,主治膀胱和子宫疾患,故名阴包[2]。
阴,阴、阳之阴,此处指足三阴经及下腹部。包,包罗,联系,又通胞。此穴在大腿内侧,腘横纹内侧端曲泉穴直上4寸,当股内侧肌与缝匠肌之间凹陷中,犹如 *** 之虚大有容之处,为足厥阴肝经潜行于双腿内侧,治腰尻引小腹痛、遗尿、失精、小便难诸病之涉及脬者。在女子则治月经不调及有关子宫精室者,故称之阴包。[4]
7 所属部位
股[5]
8 阴胞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阴包穴在大腿内侧,当股骨内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6]。
阴包穴位于股前区,髌底上4寸,股薄肌与缝匠肌之间。下肢稍屈,稍外展,略提起,显露出明显的缝匠肌,在其后缘取穴[2]。正坐或仰卧取穴[2]。
阴包穴位于大腿内侧,股骨内上踝上4寸,当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3]。
一说“在股内廉膝上三寸,横直阴市”(《针灸集成》)。
阴包穴在足厥阴肝经的位置
阴包穴在股部的位置
阴包穴在股部的位置
阴包穴在股部的位置(肌肉)
阴包穴在股部的位置(骨骼)
9 阴胞穴的取法
屈膝正坐或卧位,当股骨内上髁上4寸即曲泉穴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处取穴。
阴包穴位于股前区,髌底上4寸,股薄肌与缝匠肌之间[2]。下肢稍屈,稍外展,略提起,显露出明显的缝匠肌,在其后缘取穴[2]。正坐或仰卧取穴[2]。
下肢稍屈,稍外展,略提起(或坐位,大腿稍外展,用力收缩肌肉),显露出明显的缝匠肌,在其后缘取穴[7]。
10 阴胞穴穴位解剖
阴包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大收肌。皮肤由股内侧皮神经分布。皮肤薄,皮下组织结构疏松。大隐静脉由股骨内侧髁的后方渐行于大腿前内侧。针由皮肤、皮下筋膜于大隐静脉外侧,穿深筋膜,于缝匠肌内侧入内收肌。在缝匠肌的深肌,有股动脉、股静脉与隐神经从股腘管下口入腘窝。缝匠肌由股神经支配,内收肌由闭孔神经支配。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缝匠肌与股薄肌之间→大收肌[2]。
皮肤→皮下组织→缝匠肌→大收肌[8]。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闭孔神经皮支、股神经皮支和大隐静脉分布;深层有股神经肌支、闭孔神经肌支、坐骨神经肌支和股动脉分布[8]。
布有股前皮神经及闭孔神经前支,深层外侧有股动、静脉,旋股内侧动脉浅支通过[3]。
11 阴胞穴的功效与作用
阴包穴具有调经止痛,利尿通淋的功效。
阴包穴有调经水、理下焦的作用[2]。
阴包穴有理气活血、通调下焦之功,对前阴、下腹以及妇女胞宫诸病,均有包罗在内的治疗作用[4]。
12 阴胞穴主治病证
阴包穴主治肝肾、少腹、前阴等疾患:如小便不利,少腹疼痛,遗尿,癃闭,月经不调,两股生疮,腹痛,小便不利,腰骶痛引小腹,现代又用阴包穴治疗痛经,尿失禁,腰骶神经痛,遗溺,尿闭,盆腔炎,腰腿痛,骶髂关节炎,腰肌劳损,腹股沟淋巴结炎等。
阴包穴主治肝肾、少腹、前阴等疾患:如小便不利、少腹疼痛、遗尿、癃闭、月经不调、两股生疮等[2]。
阴包穴主治腹痛、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8]。
阴包穴主治妇科病:月经不调。前阴病:遗尿,小便不利。经脉病:腰骶痛引小腹[9]。
现代又多用阴包穴治疗痛经、尿失禁、腰骶神经痛等[2]。
阴包穴主治月经不调,小便不利,遗溺,尿闭等[3]。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盆腔炎,遗尿,小便不利。
其他疾病:腰腿痛,骶髂关节炎,腰肌劳损,腹股沟淋巴结炎。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直刺0.8~1.5寸,局部有酸胀感,或向周围放散[7]。
一般直刺1.0~1.5寸[2][3][8]。
13.2 灸法
可灸[2][8][7]。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3]。
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14 阴胞穴的配伍
阴包配气海、中极、肾俞,有补肾益气,固摄膀胱的作用,主治遗尿。
阴包配中极、气海、三阴交,治遗尿[7]。
阴包配关元、血海、三阴交,有活血通经的作用。治月经不调[7]。
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腰痛,少腹痛,阴包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腰尻引中腹痛,遗溺不禁。
《针灸聚英》:主腰尻引小腹痛,小便难,遗尿,妇人月水不调。
《肘后歌》:中满如何去得根,阴包如刺效如神。 16 阴胞穴研究进展 16.1 治疗癔症
以上就是关于阴包穴的位置和功效,值得收藏的白酒有哪些的全部内容,以及阴包穴的位置和功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百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