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蒙古为什么是幼子守业
蒙古族幼子守业这一说法是根据历史传统和和宗族关系得来的。幼子守业这一说法可以追溯寻到远古时期。因为在原始时代,人们的寿命普遍偏短,再加上环境恶劣和资源短缺,为了繁衍生息发展人口,家庭里的宗族关系都是只要这个家庭的儿子成年龄足够大,就会让他分家,然后娶亲生子。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原始时代的人口数量。
面临古今中外的一个难题是老龄化问题,原始时代也必须面临老龄化问题,当这个家庭的所有儿女长大之后,该结婚分家的分家,该嫁人的嫁人,而由谁来赡养老人便成了一个难题。因为分家的时间早晚原因,最终家庭里留下了幼子还未成家立业,于是原始人类便把赡养老人这个任务交给了幼子。草原上的民族大多都是未开化的民族,与较之为先进的汉民族对比来说,他们并没有像汉民族一样接受过从周朝的宗族血缘关系衍生出来的嫡长子继承制。所以说,草原上的民族仍然记使用的是原始时期的幼子守业。
蒙古是幼子守灶台
说到蒙古人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名族的人其实还是有不少和汉族人不一样的地方的,特别是习俗方面是真的挺有意思的,话说在蒙古有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年龄最小的孩子需要守灶的,那么这到底有什么说法的呢?下面就跟随我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幼子守灶”原来比“嫡长子继承制”更为传统
“嫡长子继承制”,中国古代受到宗法制的在影响,“嫡长子继承制”逐渐成为主流,尤其是在历朝历代的皇室,“嫡长子继承制”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幼子守灶”,主要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之间流行,即使在古代看来,也是极为落后的。
那么,到底是哪一种制度比较正统呢?
好像是代表封建正统的朝廷比较正统,但是,在根本上,无法用传统一词来形容,非要比较的话,其实是“幼子守灶”制度,最为古老。
“幼子守灶”,其实应该称为“幼子继承制”。在原始社会的父系社会中,因为古老部族的人口,一直在不断地增长,当然,面对天灾人祸和疾病等原因,人口数量增长极慢。但是,毫无疑问,人口数量一直在增长之中。
一对夫妻,在生儿育女之后,随着儿女慢慢长大,只要儿女一到结婚以后,可以得到父母的一些资助,立即就会分家。随着成年的儿女都成年、分家离开,慢慢指挥留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将要继承父母的全部遗产。当然,这个儿子也因此担负起赡养父母的责任。这也有可能是,父母相对而言更喜欢幼子的主要原因吧,可能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这已经成为人类的本能。
慢慢的这就演变成了,“幼子守灶”制度。当然,就现在来看,这还是相当先进和科学的。
在蒙古族或者是其他游牧民族,一直尊崇着这种“幼子守灶”制度。那么,如果是在大汗的家里呢?
以成吉思汗为例,成吉思汗一共有八个儿子,但是实际上只有成吉思汗的嫡子,也就是孛儿帖皇后所生的四个儿子,才具有继承权,或者说,得到了成吉思汗的最大支持,能够独立建立自己的汗国。实际上,只有成吉思汗的老大和老二两个儿子,在成吉思汗的支持下,建立了自己的汗国。
事实证明,成吉思汗不光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还具有不俗的政治眼光。
成吉思汗出于自己杰出的政治眼光,打破传统,将蒙古帝国的汗位,传给了更具有政治才能的老三窝阔台。但是,又因为“幼子守灶”制度,将蒙古帝国直接控制的80%的蒙古铁骑,交给了幼子拖雷,并且让幼子监国。实际上,是将蒙古帝国军政分离,一分为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有遵循了传统。
事实证明,拖雷确实不适合做蒙古帝国大汗,在掌握蒙古帝国80%的蒙古铁骑的情况下,窝阔台只用了一杯毒酒,就让拖雷死于非命,直接掌握了,蒙古帝国的军政大权。
当然了,蒙古帝国的“幼子守灶”制度也不是绝对,即使是“嫡长子继承制”也不能完全确定继承人,实际上,只有真正实力强大才能保证继承权。
后来的蒙哥汗夺位,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实也是因为蒙古贵族对于“幼子守灶”制度的拥护。但是后来,忽必烈还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强势登上了汗位,并且,打破了“幼子守灶”制度,建立了元朝,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而“嫡长子继承制”,实际上是在西周时期,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诸子,都是分封出去,建立小国家,并逐渐发展。但是,能够继承多少“家产”,完全是由“嫡长子”,也就是“大哥”决定了。
当然,到了清朝时期,就逐渐演变成了,“密建皇储”的“立贤”的策略。清朝中后期,能够避免众多皇子争夺皇位,“密建皇储”可谓是功不可没。
当然了,这三种制度也不存在先进性的差异,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适应社会环境罢了。
以上就是关于蒙古是幼子守灶台,古时候蒙古为什么是幼子守业的全部内容,以及古时候蒙古为什么是幼子守业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百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