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达什么意思
“曼达”即指藏密法器中之‘曼达盘’而言。供曼达主要是为积集福慧二资粮。人寿有因福尽而止的,因此供曼达也可延寿。供施可除贪悭。修此加行之时期最好同时广修布施。曼达盘量力备置,尽量求精美贵重。
供曼达时所观想之宇宙,乃佛所示,勿为吾人有限感官所限而疑为虚诞。应明心物不二之理,而信供曼达之观想功德与实物供施者相等,更非儿戏之行为。
佛教曼达拉是什么意思
曼达为藏密的供器之一,曼达为“坛城”的意思。曼达盘即以世间一切珍贵,包括日月四大洲,结成坛城,用以供养诸佛。
供养曼达修持仪轨慧律法师
应该是供养曼茶罗,是为了证悟大圆满,也就是为了获得无上的智慧。为什么要证悟大圆满呢?因为我们要从轮回中寻求解脱,并且要有足够的能力去度化众生,所以必须要有大智慧。供的时候,首先需要曼茶罗盘;其次需要供修曼茶罗的供品。曼茶罗由曼茶罗基、铁围山和曼茶罗宝顶组成。如果以制作材料为标准,也可将曼茶罗盘划分为高低不同的档次:黄金、白银是最上乘的;青铜之类的金属是中等的;铁板、木板是下等的;石板是最低档的。供品也分上中下等:上等的包括珍珠、玛瑙或者水晶之类的珠宝,中等的为药材,下等的是粮食,最劣等的是砂石。
酒在密宗里面是甘露吗
密宗以上师之粪便尿液为甘露,名为大香小香。如陈健民上师所言:《《昔在卢山,大雪数日,盈膝难行,收粪人不来亦数日,上师特具之粪桶已满,上师之侍者喇嘛相率怨言;余闻而奋勇直前,力捧其桶、踏雪而行,直至平日倾倒地带而倾之、洗之,置回原处。上师奖励有加,余则禀告上师曰:“假令上师令我尝粪,我亦不辞。”上师大粪即是大香,于我无所不乐闻者。昔在汉藏教理苑时,严定法师以札假古学之丸药见赐,立即吞服。严师问有何感觉?余答曰:“感觉一阵香气耳。”又问亦知此丸原料否?答曰:“当系香料混合于糌粑。”严师曰:“糌粑固为一般丸药通用之原料,但其中最重要之加持物,乃札假古学自身之小香。”小香者即其小便也。余才报告贡师,待作赞叹之辞,贡师乃急奖励我曰:“汝信心好,余见汝尝我小便,面无难色,可以知矣。”此等小事,在古人极为平常;在西藏、西康之今人,亦常有之。当余闭关西康炉霍县关帝庙时,亦时有人索小便者,坚拒亦不得(不能拒绝)也。》》(34-732~733)
甘露通常于供曼达(聚宝盆)时用之:《《普通者,盆中供上廿七物,如“须弥”、四洲并日月,再加上八小洲、轮王七宝、及宝瓶、宝山、树、牛、米等。多者则供上卅七物,如前廿七物再加香、花、灯、涂、嬉、鬘、歌、舞、八供养女,及大小宝盖。……其三身曼达则多于其它派别者。五层即供法、报、化三身。法身即供全法界,超出须弥四洲远矣,其中以常寂光明为主。报身则供五智、五大、五肉、五甘露及红白胜义菩提。…。》》(32-1034)。此中所言甘露者,即前所述之甘露,自亦包括混合大香小香之甘露也。
佛坛的佛坛简述怎么写
中世以后有木造佛坛,其形式初时模仿石坛,后多仿须弥山形(即须弥坛),如(在金右兼)仓圆觉寺舍利殿、播磨鹤林寺本堂、金泽称名寺金堂等佛坛,即为须弥坛。
而佛坛中所供奉的主尊(本尊),则依宗派之不同而有差异。譬如南传佛教的佛坛,主尊皆为释迦牟尼佛。大乘佛教所供奉之主尊,则较为不同。如净土等行者供奉的是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禅宗则有仅供奉达摩或六祖的。台湾的一般信徒常供奉三宝佛(释迦牟尼、阿弥陀、药师),也有只供奉观世音菩萨的。而密教行者则依派别及所修法门而有不的主尊。 甲、迎请圣众降临常住,以加被行者及眷属智悲日增,直至圆满菩提。
乙、以礼拜、供养、赞颂、种种承事列于日课之中;一则加深皈依之关系,积集道业资粮,二则回向众生成佛,培养菩提心。
丙、藉观佛、点灯、上香、献花、礼拜等,使五官之作用全体投入佛事中,扩大并加速行者心灵之净化。
丁、使日课不但定时并且定处,更易形成牢不可破之习惯。
戊、佛坛之庄严可以表明行者皈依之信心,并使访客有见闻随喜之机缘。 佛像应择如法制做者。尽量避免以易碎之材料,如陶瓷做成者,以免不慎造成损毁。一般而言,应请完整而有底座者。但遇久经大德供奉之古董佛像,虽肢体略有残缺,仍可请领继续供奉。
平面之佛像,宜请大德为之开光,迎入佛之身、语、意、功德及事业。立体之佛像,如为中空者,应先请大德为之装藏,以经咒、舍利、珍宝、松柏等填满,再开光。如临近无大德可请,仍可先安奉,待将来之机缘,再为之开光。
壁上悬挂之佛像,应依其地位之尊卑,而定高下。通常以上师、本尊、空行、护法之次第,由上而下,分排悬挂。其中并应再依法身、报身、化身;或佛、菩萨、辟支、罗汉之次第而分高下或左右。同一排之圣像,其地位高低可有两种排法:
1)以右为尊──从壁面之最右边(即行者面壁时,行者之左手边)排起。
2)以中间为最尊,再依次轮流安置于其右边,再左边。如此排所示:864213579。
悬挂佛像也应考虑到各像之形式及大小,以排成美观对称组合。因此以上所介绍的两种排法,可斟酌选用其一。
本尊像与其坛城像,只可挂成上下,不可排成左右。坛城在本尊之上或下皆可。例如西方极乐世界图,可安于阿弥陀佛像之上或下方,而不宜排于其侧。
以上所述以右为尊,乃印度、西藏所传文佛之古制。汉人所绘西方三圣像,往往依汉俗之以左为尊,分安观音、势至于弥陀之左、右侧。吾人为顾及画面两菩萨都是向佛而立,只好入乡随俗,仍依左、右而安之。若三像不在同张上,且菩萨面向正前者,仍以依文佛古制安观音于右为宜。
如果一面壁上挂不下所有佛像,可分挂于其他三面壁上。每面壁上之佛像,仍应遵循前述尊卑次序之原则而安设。护法圣众也可集中挂于正对佛坛地位稍低之壁上,以便彼等注意佛陀之指令。也可于护法众下添设供桌、供品,构成护法之专坛。
立体之佛像可安于佛桌上。如仅有一桌,则以靠近墙壁之桌面安像座,靠近行人之桌面陈设供品。佛桌上佛像之尊卑次第,仍循前述同排之两种排法之一而定。若排成数排,则应注意避免大像遮小像之情况。佛桌及供桌皆宜以庄严之桌巾铺设其上,或雕饰以吉祥图案。
舍利宜装于有透明玻璃窗之舍利塔,安于佛桌上供奉。 一切诸佛皆由法出生,是故经咒只可安于佛像之上方或两侧,以示尊重,而不可误置于佛像或供桌之下。经书或佛咒,亦可安于佛桌上以供奉之。惟于经上,不可安放他物。如果只有一个书架,无有专门之经架,则应将佛经置于顶层,佛学论著及梵呗、五会念佛等之录音带其次,外道及世间学问安于其下。
有心流通佛书、佛像之行者,可于经架上设一流通栏,或置一流通经像之专橱,安于佛坛附近或客厅,供访客自选自取。 佛桌上可安放各种法器,如木鱼、引磬、法轮、铃杵等,于佛像之前方或两侧。念珠可右旋三圈绕成莲座,而使父、母珠直立此座上,以安置之。拿起铃杵时,应两手交叉,右上左下,右杵左铃;安放时亦复如是。因此在桌上,铃应紧置于杵之左侧。铃上佛母面朝行者。如有密宗所用之鼓,则置于杵之右侧,使鼓之侧沿贴桌面而立,(鼓面不贴桌面。)法轮如无法平稳直立,可以其柄插入米杯中以安置之。密宗法器如蒲巴、钺刀,应置于使用该项法器圣尊之附近。若平放,其尖锋应朝外以防魔。若竖
立,尖锋应向下。因此蒲巴亦有直插于米筒者。用以计算佛号、供曼达或礼拜次数之计数器,亦可安于佛桌边上。大礼拜所用之长板,小礼拜之拜垫,习定用之坐垫,可安于供桌前方,如供桌下空,则平时内藏,应用时方取出。 供桌中央可置香炉。炉内宜先置香灰或细砂,或者先暂用米,等将来香灰积多了,再筛过以供插香。或供燃檀香粉及檀香木。方法是先燃香粉,然后渐添切成小条之香木。如果防香烟熏壁,可用有盖之卧香炉。线香如中途停熄,不可再燃,但可做卧香再燃。不可在香未尽时拔起熄之。不可用形如线香之小电灯混充供香。若租用他人房室,不准点香,至少应置檀香木三、五块于供桌上。
供桌之左右侧可供灯一对于佛像前。以有莲座或龙座等庄严之供灯为佳。最好是小红灯泡之电灯,并维持常明不断。此外可添供酥油灯、花生油灯或蜡烛。
供桌两侧应供花瓶一对,以不易打碎并且有花饰美观的为佳,例如景泰蓝瓶。瓶中供花以时新之鲜花为佳。或者以人造花插成美观之摆饰。遇有鲜花时,另以他瓶供陈。花瓶中也可夹插孔雀翎若干支。供花于佛,不可用有刺者,如玫瑰。有刺之花只可供护法,以其威武不畏刺故。瓶花插成美观者后,应将最美方转向受供之佛像。
香炉前可陈供杯一排。显教行者可供清水三杯。密教各派传承不同,有七杯、八杯、九杯之不同。杯中供物各派亦大同小异。八杯分表八供,由佛像之右至左分表水(盥洗用)、水(饮用)、花、香(燃香)、灯、涂(涂香)、食(食品)、乐(音乐)。普通为七杯清水,食品另供。代表涂香之第六杯中,可加入数滴香水。杯间距离为一粒米之长度。关房内之供桌,也可陈设两排供杯。近佛一排供佛,近行者一排则供具本尊佛慢之行者。近行者之七杯,其表法则由行者之右至左。
密宗行人普通应供陈曼达,或为七供、卅七供,红教则别有三身曼达。
各种时新果品、食物,皆可供陈。但显教行人一般皆只供素。密宗行人兼供荤素,但不可为供荤而杀生或指使他人杀生。只可就市面现成之荤物购来供奉。 每餐之前宜先添换供品。香可随时供,至少点早晚两次。常明灯以外之油灯或烛火,如不能常供则于晚上或做功课时点燃。鲜花应每二、三日换清水,并随时取出凋萎者。人造花可于数个月后换一次。每晚临睡前或晚课后,将供水想为甘露倒掉以施饿鬼。将供杯擦干成两叠倒置。(第六杯沾有香水者自成一叠,其余合为一叠。)如供杯不能合,则分别倒置。晨起将七供杯排好,可先放第四杯于香炉前以为中央之基准,然后分列左右各三杯。然后以有嘴之水壶添清水,同时念‘嗡、阿、吽。’凡上供品
时,皆应念‘嗡、阿、吽。’曼达亦应添米。若无时间可日日换曼达,至少于每月供上师、本尊、空行、护法之四日换之。(此四日依序为阴历之初八、十五、廿五及廿九。红教则改初八为莲师之初十。)各种食品供陈之后,或经一柱香、或一、二日,即应取下,以免供久陈腐,反而遭罪。供品之价值在诚心,故以特意为供佛而购备的为佳。自用之食物也可先供佛再领用,以领取加持,食时当作甘露想。供品取下后或自用、或施户外生物,并念施残食真言‘嗡、乌几札、巴零打、卡卡、卡嘻、卡嘻。’,使彼等分享佛恩。曼达换下之米,可全施鸟雀。预备供奉用之香、烛、米、火柴等,可储藏于供桌之抽屉内,或供桌下,较便取用。火柴有毒,不可放于供桌上。若家中有小孩,慎防他们玩弄火烛,宁可收藏于其他高处。 出门旅游时,最好能请人在佛坛依旧代供,自己在外每餐前也先以食品遥供再领用。若无人可代供,可先观佛坛圣众化光入自己心中,或入日常手转之法轮内,然后取下会变坏的食品、鲜花,熄灭烛火,倒去清水。在外每饭前先供随身所携法轮内之圣众,或于食用时想成是在供养心内诸圣。回家后再观圣众由心或法轮化光出来,回到各各像内。
迁居或佛坛迁室时,先观圣众化光入己心或法轮,再移动佛坛之一切。等佛坛重新安好,再观圣众化光返回像内。如临近大德,此时亦可重请开光。 以上所述极为简略,偏重实际之应用,省略深奥义理之说明。希望初修者能依此安设佛坛,起修供养、礼拜等加行,并养成定时定处做功课之习惯。并且请不以此为足,进一步研读文后所列之参考资料,以便了解供奉佛坛与神坛之差异,如何建立与佛像之正确关系,种种供品诸多层面之意义及表法。
献供是佛法修习的一部分,有些寺院中所看到的供品是依传统方式献供的。这些献供不仅仅是仪轨的一部分,而是发愿服务众生的延长。
以上就是关于曼达什么意思,佛教曼达拉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内容,以及曼达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百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