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浑是现在的哪里
吐谷浑是现在的青海、甘肃一带。
吐谷浑,亦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
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藏族人民称之为阿柴。
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的一个古代国家。
西晋末,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到枹罕。
西藏魔国原型
魔国原型:吐谷浑。这个历史上的国家“吐谷浑”大概就是小说里设定的“魔国”的原型。
学过历史的知道,吐蕃活跃在我国的隋唐时期,比较强大~那时候还有个吐谷浑(tǔ yù hún,亦称吐浑),是一个小国。虽然地盘小,但它的建立者“吐谷浑”和这个少数民族的生命力挺顽强!(顽强归顽强,但耐不住民族融合和同化的力量)
据《晋书·吐谷浑传》(卷九)记载,这个古老的民族最初诞生于辽东,是鲜卑族慕容部的一支,由于族人少,经常被大族欺负。他们不甘心,就远走他乡到了黄河上游和祁连山一带,以都兰为都城,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期间隋朝镇压过它几次,它没有被灭。无奈再后来,吐蕃强大起来了~终于还是把它吞并了。
现在考古发掘出的“热水墓葬群”,就是这个消亡的古老民族吐谷浑的墓葬。而这个历史上的国家“吐谷浑”大概就是小说里设定的“魔国”的原型。
关于这个消失的小国,在当地一直流传着不吉利的传说,墓葬被称作为“有妖怪的高楼”。
历史上强大的国家,安全感来自于强大的军队和经济实力。而“吐谷浑”这样弱小的国家和落后的小民族呢,就往往信奉神秘的力量~
其国王等人不但生前希望获得妖魔鬼怪的庇佑,死后仍然希望能够通过“封印”一些妖魔鬼怪,来庇佑后代族人,同时也使自己继续获得安全感(相反,比如“强大”的清朝,就不靠神秘力量而是有专门的衙门和护陵卫队来守卫皇陵)。
李世民东征打到现在哪里
李世民没有御驾西征过,但是贞观九年(635)唐太宗以李靖为主帅征讨过吐谷浑。吐谷浑建国于公元3世纪大约包括现在的青海,甘肃一部分,吐蕃(西藏)北部,是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在隋唐两朝的多次征讨之下终于被唐太宗降伏,贞观十四年(640)唐朝以弘化公主妻吐谷浑乌地也拔勒豆可汗,加封青海国王。他的两个儿子又娶唐朝的金城公主和金明公主为妻。670年,吐谷浑灭于吐蕃(现西藏)之后作为一支少数民族依附于其后的一系列中央政权,再未建国,据说现在青海省的土族就是吐谷浑的直系后裔。
吐谷浑是现在的哪个民族或国家
吐谷浑是现在的土族。
吐谷浑(313年—663年),亦称吐浑,慕容氏,西北游牧民族慕容吐谷浑所建国名。本为内蒙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藏族人民称之为阿柴,本发源于内蒙的西拉木伦河(今内蒙古赤峰市)。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青海的黄河上游谷地以及凉州的一个独立国家。
西晋末期,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陇上(河西),建立国家。至其孙叶延,始以祖名为族名、国号。南朝称之为河南国;西北各族称之为阿柴虏或野虏。东晋十六国时期控制了青海、甘肃等地,与南北朝各国都有友好关系。隋朝与之联姻。被唐朝征服,加封青海王,慕容诺曷钵为最后一位国君。唐朝后期,吐谷浑逃至河东,唐朝称之为退浑、吐浑。武周时期,吐谷浑一千四百帐均归属武周。
从东北走出的这个家族有哪些
引子:在青海,很多来旅游的朋友,对神秘消失的吐谷浑王国与日行千里的青海骢非常感兴趣,因为很多人都不明白,到底是青海骢成就了吐谷浑,还是吐谷浑赋予了青海骢更多神秘的传说,总而言之,这两者在一起,总能引起人的极大兴趣,那么在青海历史上,吐谷浑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青海骢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神物?让我们拨开历史的风尘,从哪些遗留下来的只言片语中试着去寻找答案吧! 一 、建国 1700年前的一天,天空万里无云,在今天的辽宁铁岭的一座山坡下,战旗烈烈,战鼓声声,年轻的鲜卑族少年吐谷浑和年仅16岁的弟弟慕容廆,在马群的草场上斗马,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争执,是因为慕容廆由于其高贵的出生继承了部落的汗位,而作为部落庶长子的吐谷浑却丝毫没有一点办法,只有把满腔愤怒发泄在了与弟弟的斗马之中。 这次小小的马斗,也许是一个小小的征兆,预示着吐谷浑要在这青藏高原腹地「 ”戎马一生”,果不其然,最终,由于不可调和的矛盾,吐谷浑一气之下率1700余户部众,向西远走,离开了他们生活了几辈子的故土。 当吐谷浑带着部族开始踏上遥遥无期的西行之旅时,追悔莫及的弟弟慕容廆也曾派大臣前来劝阻,吐谷浑坚辞不过,便说:那就看这些马匹的心愿吧,你们试着把它们往东赶,它们要回去,我就回去。可是头马领着马群往东走出数百步后,忽然回头向西,而且还「 ”欻然悲鸣”,「 ”声若颓山”。经过几番试验均是如此。大臣只好作罢,而吐谷浑则更加坚定了要走的决心。 背井离乡的生活总是少不了艰难困苦,一路风尘,半世烟雨。30年,整整是30年的迁徙岁月,吐谷浑部族几乎就是在马背上度过的,他们奔袭着,颠簸着,小心翼翼的苟延残喘着,当吐谷浑的人马穿过大半个中国来到西北后,为了不过多树敌,他们采用「 ”远交近掠”的策略,一边与远离自己而又势力强大的中原王朝友好交往,一边用军刀和战马,不断抢占周边羌人的土地和牲畜,扩张自己的势力。 在广阔的青藏高原上,经过一番又一番的血雨腥风,他们终于扎下了根,329年,吐谷浑的孙子叶延,承袭为首领,并开始以其祖父吐谷浑的名字,作为本部族的名称、姓氏、国号。吐谷浑从此开始奠定了建邦立国的根基,他们在这里建立了草原王国吐谷浑,其势力范围覆盖青海、甘肃南部和四川西北地区,而这个国家就是建立在马背上的——他们「 ”置城郭而不居”,一个诺大的国家就这样在马背上存在了350年。 二、龙驹 《隋书》:吐谷浑有青海,中有小山。其俗至动辄方牝马与其上,言其龙种。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日行千里,故世称青海骢。 与吐谷浑一同经常被提起的,就是青海骢了。 其实青海湖故事,最值得说叨的并不是自然美景和成群的珍稀野鸟,而是生长在青海湖畔的是马。青海湖辽阔的天然牧场,十分适合养马。早在古代,这里就是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产地。所产的马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出名,当时被称为「 ”秦马”。《诗经》曾描写过「 ”秦马”的雄壮和善驰。《北史》卷96(吐谷浑传)记载 :「 ”青海周回千余里,海内有小山,每冬冰合后,以良牝马置此山,至来春收之,马皆有孕,所生得驹,号为‘龙种’,必多骏异。吐谷浑尝得波斯草(母)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者也。” 吐谷浑与马真的是十分有缘,当年他们因斗马离开故土(前面文章已经讲述过),又在马的指引下,从遥远的东北一路迁徙到青海,他们始终没有忘记,马,才是他们征战的根本。 吐谷浑人一直十分重视马的培育和驯养。早在辽东的时候,他们就长期与乌桓、契丹、女真等游牧民族生活在一起,吸收和学习了各民族培育和驯养马匹的经验和知识,在迁徙途中,他们又在甘肃河西一带寄居一段时间。河西作为自秦以来就开始驯养马匹的地方,他们也吸收和学习了这里的养马知识。 于是,当国家稍有安定,他们就开始了养马,因为他们知道,养马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为了掠夺,更重要的是,中原皇帝最喜欢的礼物也是马匹。这就意味着,马之与他们不但是经济,同时也是政治。所以他们开始在青海湖周边地区肥美的草原上养马,到了吐谷浑第18代传人夸吕的时候,他干脆就把城郭修筑在了青海湖畔住了下来,并给他们的城池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伏俟城,意思是王者之城。 王者之城,这简单的名字却蕴含着吐谷浑人的远大抱负,他们深知寄居在别人的地盘上的艰难与苦衷,他们也更加懂得,若要在一个地方长期生存下去,就要成为这个地方的主人,而要成为主人,他们必须学会忍辱负重,巧妙周旋。他们开始制定一项与马息息相关,同时与他们国家的存亡息息相关的宏大计划。 可以想见,为了这个计划的制定,吐谷浑上层召集他的智囊团进行过无数次的研究和商讨。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一个对整个中国的发展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的优良马种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个优良马种,就是青海骢。 关于青海骢,历史上多有记载: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者也。但是谁都没有在意,在培育和驯养青海骢的背后,隐藏着吐谷浑人怎样的用心和运筹。为了这个计划的顺利实施,吐谷浑高层制定了周密细致,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他们还对青海湖地区的自然资源、当时的人力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特别是对当时的马匹市场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这里是天然的牧场,是绝好的培育和驯养马匹的天地。 那些跟随他们一起来到这里的牧人当中,有许多优秀的驯马师,这些驯马师掌握着辽东老家、甘肃河西两个地区自古以来发展和总结出的马匹培育和驯养技术,而青海湖地区的羌人也掌握着符合当地气候和环境的马匹驯养技艺,三种技艺相加,就是最好的马匹驯养技术,这方面的人才也大有人在。 他们对马匹市场的分析更加符合当时的情况:中原的农耕文明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在耕作中使用马匹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而中原政权怀着扩张统治区域的野心四处征战,而这种带有远征性质的争战主要靠骑兵来完成,所以说,马匹是中原皇帝最最需要的,也就是说,中原将是马匹的最大市场。 有了这样的结论,他们开始实施他们的计划。于是他们买来了(也有人认为是抢来的)波斯的草马,并以这种来自国外的高头大马为父本,以当地羌人培育出来的土马为母本,进行马匹品种改良。他们专门为这种改良马取名为青海骢,出于宣传的需要,他们还为青海骢编写了有些夸大其词的广告词,假托这种马是「 ”龙驹”——青海周回千余里,海内有小山,每岁冬冰合后,以良牡马置此山,至来春收之,马皆有孕,所生得驹,号曰龙种,必多骏异。 有了青海骢,他们就有了与中原皇帝交好,并借助中原的势力征服周边小部落的能力。 有关吐谷浑向中原贡献马匹的事,在历史上多有记载。晋咸安元年(371年)吐谷浑碎奚向前秦苻坚一次「 ”送马五千匹”。北魏和平元年(460年)伐吐谷浑拾寅「 ”获驼、马二十余万”。更为神奇的是,吐谷浑投中原皇帝所好,还专门驯养了供皇上和皇亲国戚玩赏的「 ”舞马”:宋世祖大眀五年(461年),吐谷浑王拾寅遣使献善舞马、四角羊;梁武帝天监四年(505年)三月甲寅,禊饮华光殿。其日,河南国献舞马……可见吐谷浑人的良苦用心。 后来,可笑的是,有关龙驹的这则虚假广告,居然把隋朝的皇帝炀帝给骗了,而且损失惨重:隋炀帝对这则广告深信不疑,便入雌马两千匹于青海湖海心山,以求「 ”龙种”,后因无效而罢。这也许是历史上第一宗虚假广告受骗案,受害者不是一个普通消费者,而是一国之君!如果当时有满天飞的小报和无处不在的网络,这则消息早就被炒作得铺天盖地了。 真不知道,如果隋炀帝知道了真相,会不会雷霆大怒灭了吐谷浑,但在后来的唐朝和吐蕃人崛起的日子里,吐谷浑的日似乎已经不再那么好过了…… 3、新王 吐谷浑建国后,凭借这地域的辽阔险峻,又有日行千里的青海骢,他们随水草而居,喜欢用「 ”猫捉老鼠”的手法,与历代各个中原王朝周旋,虽未曾有过大胜,但也未曾被覆灭,反而大有兴国之势。 公元596年,隋朝开过皇帝为安抚当时的吐谷浑,便将隋文帝光化公主赐嫁给吐谷浑当时的可汗世伏。结果第二年,这个世伏被国人杀害,根据吐谷浑惯例,他的弟弟伏允继汗位,并且按照他们当时的民族风俗,将光化公主娶为妻。后来与公主生子一个孩子叫慕容顺,为了表示衷心,便将此孩子送隋朝作为质子。 令隋文帝没想到的是,这个伏允就是一条喂不熟的野狼。公元608年,因为伏允不断骚扰隋境,当时年轻气盛的隋炀帝亲率大军,大败吐谷浑,占领吐谷浑东部,伏允率兵逃走,隋朝册立了质子慕容顺为可汗,但因为路途原因,当时无法入国继位。没过几年,伏允反而乘隋朝衰亡之机逐渐收复了失地。 公元618年,唐朝皇帝李渊灭隋朝,建立了大唐王朝,由于常年征战,当时的唐朝还无暇顾及吐谷浑,这就导致当时的吐谷浑的大汗伏允却依旧毫无顾忌的肆意侵入唐境,所到之处,烧杀抢掠,致使边境狼烟四起。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终于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继承皇位,此时的大唐兵强马壮,国立昌盛,贞观八年(634年)6月,一度被吐谷浑激怒的唐太宗再也忍不住了,他发大军西征,一定要好好教训这些不知深浅的家伙。 仅仅用了不到4个月,大唐军队就把吐谷浑打了个乱花流水,但凭借着千里马,吐谷浑再一次远逃,又开始上演「 ”猫捉老鼠”的游戏,是可忍孰不可忍,唐太宗决定彻底解决隐患,他诏令唐军主力搜捕吐谷浑大汗伏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这一次,伏允就没有隋朝时期那么好的运气了。大唐军队随即多路奔出青海湖,穿越六百里流沙,马不停蹄,行军千里,终于在今天的新疆且末县,将逃窜至哪里的伏允围住。 就在第二年的四月,兵败的伏允穷途末路,终于走上了自缢身亡这一条死路,随后,他的部众在见识到唐军之强大后,将他的首级献给了唐军,并全部投降,唐朝为了安抚他们,便立了伏允的儿子,也就是隋朝时期的质子慕容顺为可汗,斩天柱王,重新恢复吐谷浑国。 但是没过多久,做过质子慕容顺就被国人杀害,唐朝在慎重思量之后,就立他的儿子,当时吐谷浑的燕王诺曷钵为可汗。 可是诺曷钵继位的时候年幼,国内很多有权的大臣为了争权夺利,吐谷浑再一次陷入了危机之中。此刻,又是唐太宗,索性好人做到底,派大将侯君集再次率领大唐军队杀进吐谷浑,一举荡平了各种反对势力,再次扶持诺曷钵上位,并封其为可汗、河源郡王。从这一刻开始,吐谷浑开始使用使用唐历纪年,奉唐国号。 诺曷钵登上汗位,吐谷浑就将和唐朝进入蜜月期,并且书写一段历史上有名的佳话。 4、和亲 随着诺曷钵登上汗位,吐谷浑正式和唐朝进入蜜月期,唐朝前后有一位公主,两位县主远嫁吐谷浑,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在中国历史上,和亲是一种特殊的外交手段,早在汉朝时期,大汉对阵匈奴时,就曾采取过和亲这种外交政策。相信说起唐朝的和亲,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其实在大唐历史上,第一位和亲的公主,不是文成公主,正是今天文章的女一号——弘化公主。 贞观十三年,也就是公元639年,吐谷浑这位被大唐一手扶起来的大汗诺曷钵亲自到唐朝,向唐太宗李世民献上金银无数,牛马羊上万,一方面是要感谢大唐,另一方面,就是想和大唐进一步拉近关系,娶一位美丽的唐朝公主为妻。 青海毕竟是苦寒之地,唐太宗当然舍不得自己的亲生女儿远嫁青海。但他又无法拒绝诺曷钵的请求,于是,他将他的侄子淮阴王李道明的女儿封为弘化公主,赐婚给了吐谷浑大汗诺曷钵。 这位弘化公主从小冰雪聪明,长的十分漂亮,在加上他父亲严格的教育,她的才智非常高,可称得上是才貌双全,完全不输给文成公主,由于她是李世民的孙女,所以我们可以说,她是唐朝所有和亲公主中唯一一位真正的公主,说俗一点,地位最高,与皇帝血缘最近。 第二年,长安的小草都未发芽, 18岁的弘化公主就踏上了前往遥远的吐谷浑的路途,去完成她庄严又圣神的历史使命。 毕竟是真正的皇室宗亲,李世民就派她的父亲李道明亲自送她,随行的还有大将军慕容宝,他们携带大批陪嫁物,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最终到达吐谷浑首都伏俟城,这个都城的遗志在今天的青海共和县石乃亥乡,与诺曷钵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弘化公主深知自己肩上所背负的使命,睿智的她为了大唐,牺牲了自己,她深处偏远的高原地区,却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帮助她的夫君,替大唐守卫西部边疆。 在弘化公主的努力,吐谷浑变得安定富裕,所以,后来虽然路途遥远,但诺曷钵每年都会向唐朝进贡大批牛马和物资,这一点也深得唐太宗喜欢,每一次都会回赠更多的物品,并且十分看重诺曷钵。 那么,到底有多看重呢?据史书记载,唐太宗在临死之前,曾经下令将14位臣服于唐朝的少数民族首领形象刻成石像,立于自己陵墓前,这十四位都是李世民十分看重的,其中就有诺曷钵。 后来,李世民去世后,唐高宗继位,他比唐太宗更加看重诺曷钵,直接拜其为大唐驸马都尉。诺曷钵一听高兴的不得了,立刻派出使团携带大量青海名马青海骢去感谢皇帝。, 又过了几年,由于弘化公主十分思念家乡,就请求唐高宗,准许其回到长安,看望家人,高宗破例诏准。当年11月,诺曷钵与弘化公主带着儿子到达长安,这也使她成为唐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回朝的和亲公主。 后来,唐高宗先后将武则天的侄重孙女封为金城县主,赐嫁给弘化公主的大儿子苏度摸末,将另一位宗室女金明县主赐嫁给了弘化公主次子闼卢摸末。 至此,大唐先后有一位公主、两位县主赐嫁吐谷浑,结下了世代姻亲。这样的联姻关系,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也可以看得出,唐朝对吐谷浑的重视。 和亲的公主命运总是坎坷的,随着青藏高原上另一个帝国吐蕃的雄起,吐谷浑的日子伴随着弘化公主的命运,一起变的坎坷起来 5、灭亡 就在弘化公主忙着帮助大唐与吐谷浑建立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的时候,青藏高原上的另一位霸主不舒服了,这位霸主实力远在吐谷浑之上,它就吐蕃。 吐蕃和吐谷浑其实关系本来就比较紧张,就在这种背景下,吐谷浑居然娶到了一位唐朝公主,这让当时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极度不爽。 于是,他借口吐谷浑离间吐蕃与大唐的关系,向吐谷浑开战,几番战役下来,打的吐谷浑哭爹喊娘,最终的结局就是吐蕃如愿的娶到了一位唐朝公主——文成公主,大唐、吐蕃、吐谷浑开始进入和平共处时期。 但问题就在于,松赞干布死的早了些,他死后,吐蕃的大权完全掌握在了禄东赞手中,这可不是个善茬,他为了扩大吐蕃的面积,先发制人,再一次攻打起吐谷浑。 吐谷浑根本不是吐蕃的对手,于是赶紧向大唐求援,可对于大唐来讲,手心手背都是肉,不好出兵啊,就在当时的唐高宗的犹豫中,吐蕃直接攻入吐谷浑的都城,41岁的弘化公主和丈夫诺曷钵率被迫率领部众逃亡凉州。 唐高宗一看傻眼了,赶紧派大将军苏定方去和吐蕃说和,意思就是都是熟人,干嘛下如此重手,希望吐蕃撤军,把地方还给吐谷浑。 可谁知道,吐蕃已经成功将吐谷浑未逃走的部族全部并尽,实力大增,加之吐蕃压根不想放弃这块地方,结果谈崩了。唐高宗也觉得憋屈,但又无可奈何,只能把诺曷钵及部众安顿在凉州,为了安慰诺曷钵和弘化公主,还封了诺曷钵为青海国王。 更令唐高宗恼怒的是,吐蕃并未此罢手,他们一直在侵扰大唐边界,公元670年,吐蕃攻陷了大唐西域四镇,这让高宗忍无可忍,他派大将薛仁贵率10万大军讨伐吐蕃,并希望以此能帮助吐谷浑复国。 悲剧啊,大唐名将薛仁贵在此次战役中,在今天的青海共和县西南,被吐蕃40万大军包围,几乎全军覆没,唐朝输了个一败涂地,吐谷浑复国的愿望也就此落空了。 把自己国家的命运寄托给另一个国家,本身就不是一件靠谱的事。 不过,唐朝对吐谷浑还真是够意思,先是把他们安顿在了鄯州的 浩门河(今青海省大通河)南,但是被打怕了的诺曷钵觉得这个地方离吐蕃太近了,而且地盘太小了,根本没看上。 行,你看不上,再换,唐朝把他们安顿到了灵州(治今宁夏吴忠)境内,最后安置在了乐州(也就是今天的中宁县鸣沙镇),还封诺曷钵为刺史,安置弘化公主一家入居灵州城。 过了几年,诺曷钵病逝,他的儿子慕容忠继位,唐朝又加封其为青海王。唉,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啊。 又过了几年,慕容忠也去世了,弘化公主怎么也没想到,她的夫君和两个儿子都会先离她而去,悲痛之心可想,也就在当天去世了,享年76岁。 随着慕容忠和弘化公主的离世,吐谷浑这个雄踞西北300多年的王国的生命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再加上唐朝后来的安史之乱,无暇顾及吐谷浑,吐蕃攻入了灵州,吐谷浑真的是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元代之前,还有吐谷浑之称呼,到了元代,吐谷浑已经融入到了汉族或其他民族之中,这个民族最终也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就是关于西藏魔国原型,吐谷浑是现在的哪里的全部内容,以及吐谷浑是现在的哪里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百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