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工伤怎么办
员工可以先申请劳动仲裁,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再申请工伤认定,判定为工伤。只要认定为工伤后,员工就可以享受工伤待遇。
【法律依据】
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第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不符合缴纳社保条件的实习生发生工伤如何享受赔偿
什么是工伤?工伤,又称为职业伤害、工作伤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活动有关的活动时,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对工伤引起负伤、致残、死亡的范围作了明确规定,那么对于社会热议的“过劳死”是不是属于工伤呢?
2013年8月21日,浙江省平阳县人民医院医生徐志坚连续3天加班后,在病房查房时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岗位上。此后,徐志坚的家属提出工伤认定,但是却得到了“不予认定工伤或视同工伤”的决定书。这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究竟哪些情况可以被认定为工伤?在工伤认定的实践中还存在哪些较为模糊的地带?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哪些不足?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黎建飞。
“所谓工伤,本意是指在工作中受到的直接伤害,主要看是否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以及由于工作原因造成。传统的工伤主要是指工作设备、工作环境造成的伤害。”黎建飞说,在工作中,自身疾病发作或死亡,在很多国家是不认定为工伤的。我国对于工伤的认定范围已经比较宽泛,对于自身疾病,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这是对传统工伤界限的突破。”黎建飞说。
他认为,虽然徐志坚在劳累过度的情况下病倒,但仍属于自身疾病原因,并非由于工作的直接伤害,且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中“视同工伤”的情形,根据现有制度,的确难以认定其为工伤。“但即便不能认定为工伤,劳动者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一定的经济帮助。”
黎建飞指出,在实践中,最常见的争议是“过劳死”是否应当认定为工伤?工伤保险条例中有“视同工伤”的条款,但常常出现突发疾病未死亡,或者在48小时外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情形。在现实中,甚至有的用人单位在劳动者突发疾病后,一个劲要求“全力抢救”,一旦拖过48小时,用人单位便停止抢救。因为此时,家属也无法再要求认定为工伤。
黎建飞表示,劳动者因维护用人单位利益而受伤的,也应该认定为工伤,如澡堂师傅和“砸场子”的人打了起来,受到伤害,应该认定为工伤。
在黎建飞看来,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仍有不足之处。比如,1996年实施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将实习生囊括其中,但现行工伤保险条例却取消了这一规定。“不久前,在东北一家银行,歹徒持枪抢劫,打死2名银行工作人员,其中一名是正式职工,另一名是19岁的实习生,最后,实习生未能认定为工伤。”黎建飞说,这样的规定并不合理。
另外,对于存在轻微违法行为,是否认定为工伤,争议也很大。在广东,一辆货车在高速公路熄火,司机把车开到应急车道后维修,但是由于没有在车后方放置三角架,被后面的车辆撞伤。正是由于司机未放置三角架这一行为,没能认定为工伤。“几乎所有的工伤行为,都是由于劳动者违反了一定的劳动章程、制度甚至法律法规导致的。不能因存在轻微违法行为就不予认定工伤。”黎建飞说。
值得注意的是,工伤赔偿须经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劳动仲裁三个必经阶段。很多农民工没有劳动合同、工作证等证明,还往往需要劳动关系的认定。一旦在工作期间,发生意外事故,可以申请理赔流程。

以上就是关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工伤怎么办的全部内容,以及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工伤怎么办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易百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